“耕人肆侵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耕人肆侵墓”全詩
今日古城邊,耕人肆侵墓。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姑蘇雜詠 要離墓》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姑蘇雜詠 要離墓》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悲憤的場景,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道德淪喪的憂慮。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弱夫殺壯士,誰敢嬰余怒。
今日古城邊,耕人肆侵墓。
詩詞的詩意是,弱小的人殺害了勇士,但沒有人敢對此表示憤怒。如今,在古城的邊緣,農民們肆意侵犯墓地。
這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道德淪喪和社會不公的憂慮。弱小的人殺害了勇士,卻沒有人敢為此發聲,這暗示了社會中的道德缺失和對正義的漠視。古城邊的耕人侵犯墓地,也反映了對祖先和傳統的不尊重,進一步強調了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和道德淪喪。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觀察和對道德問題的思考。通過對社會的批判,作者呼吁人們關注道德和正義,反思社會價值觀的偏離。同時,詩詞中運用了簡練而有力的語言,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描繪,表達了對道德淪喪和社會不公的憂慮,呼吁人們關注道德和正義,反思社會價值觀的偏離。同時,詩詞的語言簡練而有力,表現力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耕人肆侵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ū zá yǒng yào lí mù
姑蘇雜詠 要離墓
ruò fū shā zhuàng shì, shuí gǎn yīng yú nù.
弱夫殺壯士,誰敢嬰余怒。
jīn rì gǔ chéng biān, gēng rén sì qīn mù.
今日古城邊,耕人肆侵墓。
“耕人肆侵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