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方孤掩竹蕭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門方孤掩竹蕭蕭”全詩
路未同歸鴻杳杳,門方孤掩竹蕭蕭。
遠愁忽與鐘聲至,殘醉微兼燭燼銷。
莫道扁舟難重過,寒江日日有回潮。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婁江寓舍喜王七隅見過卻送還郭》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婁江寓舍喜王七隅見過卻送還郭》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君只過孝廉橋,
不似君來訪我遙。
路未同歸鴻杳杳,
門方孤掩竹蕭蕭。
譯文:
送你只到孝廉橋,
不像你來探訪我那樣遙遠。
我們的道路還未相合,像鴻鳥一樣遙遠,
我的門才孤單地關上,竹林中只有蕭蕭之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朋友的離別場景。詩人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的憂愁和寂寞之感。他們曾一起走過孝廉橋,但現在朋友已經離去,而詩人仍然孤獨地留在家中。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友誼和歸鄉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朋友的離去與自己的孤獨形成鮮明的對照。他通過描述鴻鳥飛過遙遠的天空和竹林中的蕭蕭之聲,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門方孤掩竹蕭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u jiāng yù shè xǐ wáng qī yú jiàn guò què sòng hái guō
婁江寓舍喜王七隅見過卻送還郭
sòng jūn zhǐ guò xiào lián qiáo, bù shì jūn lái fǎng wǒ yáo.
送君只過孝廉橋,不似君來訪我遙。
lù wèi tóng guī hóng yǎo yǎo, mén fāng gū yǎn zhú xiāo xiāo.
路未同歸鴻杳杳,門方孤掩竹蕭蕭。
yuǎn chóu hū yǔ zhōng shēng zhì, cán zuì wēi jiān zhú jìn xiāo.
遠愁忽與鐘聲至,殘醉微兼燭燼銷。
mò dào piān zhōu nán zhòng guò, hán jiāng rì rì yǒu huí cháo.
莫道扁舟難重過,寒江日日有回潮。
“門方孤掩竹蕭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