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弦細語發砑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嬌弦細語發砑羅”全詩
關云隴月愁思多。
愁思多,聽此曲。
停蜀琴,罷燕筑。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秦箏曲》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秦箏曲》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場景,以及詩人內心的愁思。
詩詞中的“嬌弦細語發砑羅,臂動玉釧鳴相和”描繪了秦箏的聲音。嬌弦細語,指的是箏弦發出柔和細膩的聲音;發砑羅,形容聲音如同絲綢般柔軟光滑;臂動玉釧鳴相和,指的是演奏者的手臂動作引發了玉釧的聲音,兩者相互呼應,形成了和諧的音樂。
接下來的兩句“關云隴月愁思多,愁思多,聽此曲”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思。關云隴月,指的是關中的云彩和隴西的月亮,暗示了詩人所處的環境。愁思多,說明詩人內心充滿了憂愁和思念之情。而聽這首曲子,可以幫助他宣泄情感,舒緩內心的痛苦。
最后兩句“停蜀琴,罷燕筑”則是在結束這首詩詞。蜀琴和燕筑都是古代的樂器,停蜀琴、罷燕筑意味著演奏結束,也象征著詩人的情感宣泄完成。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秦箏的聲音和詩人內心的愁思,表達了詩人在憂愁中尋求宣泄和安慰的情感。
“嬌弦細語發砑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zhēng qū
秦箏曲
jiāo xián xì yǔ fā yà luó, bì dòng yù chuàn míng xiāng hè.
嬌弦細語發砑羅,臂動玉釧鳴相和。
guān yún lǒng yuè chóu sī duō.
關云隴月愁思多。
chóu sī duō, tīng cǐ qū.
愁思多,聽此曲。
tíng shǔ qín, bà yàn zhù.
停蜀琴,罷燕筑。
“嬌弦細語發砑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