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鐘度溪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鐘度溪水”全詩
此時幽夢回,獨在空山里。
松巖留佛燈,葉地響僧履。
余心方正寂,無使群動起。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宿幻住棲云堂》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幻住棲云堂》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窗外的鳥兒鳴叫聲穿過白色的窗紗,宛如幻境。殘鐘的聲音隨著溪水的流動漸漸消逝。此時,幽夢回歸,我獨自身處在空山之中。松樹和巖石上留下了佛燈的痕跡,落葉在地上響起僧人的腳步聲。我的內心平靜而寧靜,不讓外界的喧囂打擾。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象和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追求心靈安寧的愿望。詩中的幻境、溪水、松樹和佛燈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人通過獨自在空山中的經歷,表達了對于寧靜和內心平靜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遠離塵囂的生活態度。
賞析:
《宿幻住棲云堂》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明代詩人高啟獨特的寫作風格。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窗外的白鳥聲、殘鐘和溪水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詩人通過描述自己獨自在空山中的經歷,表達了對于內心平靜和遠離塵囂的向往。松巖留佛燈、葉地響僧履等意象,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于寧靜和超脫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和遠離塵囂的追求。這首詩詞展示了高啟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于心靈安寧的追求,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殘鐘度溪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huàn zhù qī yún táng
宿幻住棲云堂
chuāng bái niǎo shēng xiǎo, cán zhōng dù xī shuǐ.
窗白鳥聲曉,殘鐘度溪水。
cǐ shí yōu mèng huí, dú zài kōng shān lǐ.
此時幽夢回,獨在空山里。
sōng yán liú fó dēng, yè dì xiǎng sēng lǚ.
松巖留佛燈,葉地響僧履。
yú xīn fāng zhèng jì, wú shǐ qún dòng qǐ.
余心方正寂,無使群動起。
“殘鐘度溪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