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賤為客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貧賤為客難”全詩
及茲出門游,始復思往時。
貧賤為客難,寢食不獲宜。
異鄉寡儔侶,僮仆相擁持。
天性本至慵,強使賦再馳。
發言恐有忤,蹈足慮近危。
人生貴安逸,壯游亦奚為。
何當謝斯役,歸守東岡陂。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我昔》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我昔》是明代詩人高啟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離開家鄉后的思鄉之情和對貧困生活的感慨。
詩中,作者回憶起自己在家中的日子,那時候無憂無慮,不知道憂愁。但是當他離開家鄉外出游玩后,才開始思念起過去的時光。在異鄉,作者貧窮而又孤獨,沒有得到適宜的食宿。他在陌生的地方只有少數的朋友和仆人相伴。作者天性懶散,不愿意勉強自己去適應新環境,但是他被迫寫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他擔心自己的言辭可能得罪他人,同時也擔心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帶來危險。
詩人思考人生的意義,質疑壯游的價值。他認為人生應該追求安逸,而不是不斷地奔波。他想知道何時能夠結束這種辛苦的生活,回到家鄉的東岡陂,過上寧靜的生活。
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的離鄉之苦和對安逸生活的向往,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它反映了明代社會中貧困士人的困境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貧賤為客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ǒ xī
我昔
wǒ xī zài jiā rì, yǒu lè bù zì zhī.
我昔在家日,有樂不自知。
jí zī chū mén yóu, shǐ fù sī wǎng shí.
及茲出門游,始復思往時。
pín jiàn wèi kè nán, qǐn shí bù huò yí.
貧賤為客難,寢食不獲宜。
yì xiāng guǎ chóu lǚ, tóng pú xiāng yōng chí.
異鄉寡儔侶,僮仆相擁持。
tiān xìng běn zhì yōng, qiáng shǐ fù zài chí.
天性本至慵,強使賦再馳。
fā yán kǒng yǒu wǔ, dǎo zú lǜ jìn wēi.
發言恐有忤,蹈足慮近危。
rén shēng guì ān yì, zhuàng yóu yì xī wèi.
人生貴安逸,壯游亦奚為。
hé dāng xiè sī yì, guī shǒu dōng gāng bēi.
何當謝斯役,歸守東岡陂。
“貧賤為客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