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滿闔閭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滿闔閭宮”全詩
民歸鄰樹在,兵去壘煙空。
城角猶悲奏,江帆始遠通。
昔年荊棘露,又滿闔閭宮。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兵后出郭》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兵后出郭》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戰爭之后的景象,表達了對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民苦難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俯仰興亡異,青山落照中。
民歸鄰樹在,兵去壘煙空。
城角猶悲奏,江帆始遠通。
昔年荊棘露,又滿闔閭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充滿哲理的語言描繪了戰爭之后的景象。詩人通過對興亡的思考,表達了對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民苦難的關切。
首句“俯仰興亡異,青山落照中”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思考。詩人在青山落日的景色中,感嘆歷史的變遷和人事的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民歸鄰樹在,兵去壘煙空”描繪了戰爭結束后,人民回歸家園的場景。戰爭的煙塵散去,人們重新回到鄰里之間,但是戰爭留下的痕跡依然存在。
“城角猶悲奏,江帆始遠通”這兩句表達了城市角落中依然傳來悲傷的音樂聲,而江上的帆船開始遠行。這里詩人通過音樂和帆船的形象,表達了對戰爭帶來的傷痛和對和平的向往。
最后兩句“昔年荊棘露,又滿闔閭宮”則表達了歷史的循環和重復。過去的戰亂和苦難再次降臨到了人們的身上,闔閭宮再次充滿了荊棘。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戰爭后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和平的向往。詩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人們在戰爭中的痛苦和對和平的渴望。
“又滿闔閭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īng hòu chū guō
兵后出郭
fǔ yǎng xīng wáng yì, qīng shān luò zhào zhōng.
俯仰興亡異,青山落照中。
mín guī lín shù zài, bīng qù lěi yān kōng.
民歸鄰樹在,兵去壘煙空。
chéng jiǎo yóu bēi zòu, jiāng fān shǐ yuǎn tōng.
城角猶悲奏,江帆始遠通。
xī nián jīng jí lù, yòu mǎn hé lǘ gōng.
昔年荊棘露,又滿闔閭宮。
“又滿闔閭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