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昏秋蠹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昏秋蠹老”全詩
畫昏秋蠹老,齋斷午禽饑。
罷說傳心法,猶看賜額碑。
不知興壞理,來此豈無悲。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過永定廢寺》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永定廢寺》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座廢棄的寺廟,表達了作者對亂世中僧侶的困境和對廢寺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亂后僧何去,門閑落葉時。
畫昏秋蠹老,齋斷午禽饑。
罷說傳心法,猶看賜額碑。
不知興壞理,來此豈無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廢棄的寺廟為背景,反映了亂世中僧侶的困境和廢寺的凄涼景象。詩中的“亂后僧何去”表達了作者對亂世中僧侶去向的疑問和關切。廢寺的門前荒涼,落葉紛飛,寺廟的荒廢象征著社會的動蕩和僧侶的離去。
詩中的“畫昏秋蠹老,齋斷午禽饑”描繪了廢寺的景象。畫昏秋蠹老意味著寺廟的壁畫昏暗褪色,秋蠹老化,寺廟的齋戒被打破,午時的禽鳥饑餓無食。這些描寫表達了廢寺的凄涼和荒廢。
詩的后半部分,“罷說傳心法,猶看賜額碑。不知興壞理,來此豈無悲。”表達了作者對廢寺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認為廢寺不再傳授心法,僧侶們離去,但仍然能看到皇帝賜予的額碑。作者對廢寺的興衰和廢寺存在的意義產生了疑問,他來到這里并不是沒有悲傷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廢棄的寺廟,表達了作者對亂世中僧侶困境的關切和對廢寺凄涼景象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對廢寺存在意義的思考。
“畫昏秋蠹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yǒng dìng fèi sì
過永定廢寺
luàn hòu sēng hé qù, mén xián luò yè shí.
亂后僧何去,門閑落葉時。
huà hūn qiū dù lǎo, zhāi duàn wǔ qín jī.
畫昏秋蠹老,齋斷午禽饑。
bà shuō chuán xīn fǎ, yóu kàn cì é bēi.
罷說傳心法,猶看賜額碑。
bù zhī xīng huài lǐ, lái cǐ qǐ wú bēi.
不知興壞理,來此豈無悲。
“畫昏秋蠹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