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榻到僧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榻到僧扉”全詩
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風威。
燭盡思燃帶,衾寒起覆衣。
不知孤棹去,明夕更何依。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宿道王蘭若》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道王蘭若》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借榻到僧扉,雖安未是歸。
在寺廟中借宿的時候,雖然身體得到了休息,但并不是真正的歸宿。
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風威。
閉上眼睛的鳥兒感到寒冷的雪意,夜晚的風聲增添了寒冷的氛圍。
燭盡思燃帶,衾寒起覆衣。
蠟燭燒盡了,思念之情如同燃燒的帶子。被子冰冷,起身蓋上衣服。
不知孤棹去,明夕更何依。
不知道孤獨的小船將去向何方,明天的夜晚將依靠什么。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寺廟中借宿的人的心境。詩人通過描寫自己在寺廟中的夜晚,表達了對歸宿的渴望和對未來的迷茫。詩中運用了寒冷的意象,如雪、風、冰冷的被子等,以突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整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凄涼,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借榻到僧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dào wáng lán rě
宿道王蘭若
jiè tà dào sēng fēi, suī ān wèi shì guī.
借榻到僧扉,雖安未是歸。
míng qín chóu xuě yì, yè xiǎo zhù fēng wēi.
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風威。
zhú jǐn sī rán dài, qīn hán qǐ fù yī.
燭盡思燃帶,衾寒起覆衣。
bù zhī gū zhào qù, míng xī gèng hé yī.
不知孤棹去,明夕更何依。
“借榻到僧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