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匆匆記別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兵后匆匆記別離”全詩
武昌樓下初來日,幕府門前忽見時。
上國花開同醉少,大江潮落獨歸遲。
莫嗟握手還分手,此會從前豈有期。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金陵喜逢董卿并送還武昌》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喜逢董卿并送還武昌》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兵后匆匆記別離,
兩年音問不相知。
武昌樓下初來日,
幕府門前忽見時。
上國花開同醉少,
大江潮落獨歸遲。
莫嗟握手還分手,
此會從前豈有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喜逢董卿,并送他回到了武昌的情景。詩人在兵亂之后匆匆分別,兩年來音信全無,彼此相互不知對方的近況。然而,當詩人初次來到武昌樓下時,卻突然看到了董卿。在幕府門前的那一刻,詩人感到非常驚喜和意外。
詩人提到了"上國花開同醉少",意味著在他們分別的這段時間里,他們所在的地方已經經歷了春天的花開,而他們卻錯過了這美好的時光。而"大江潮落獨歸遲"則表達了詩人在回歸的路上感到孤獨和遲延。
最后兩句"莫嗟握手還分手,此會從前豈有期"表達了詩人對于再次相聚的喜悅,同時也表明他們之間的分別并非他們所能控制的,因此不應該悲嘆握手又要分別,因為他們之間的相聚與分離是無法預知和掌控的。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與董卿的重逢,表達了詩人對于友情的珍視和對于命運的無奈。詩人在兵亂之后與董卿分別,兩年來音信全無,彼此陌生。然而,當他們再次相遇時,詩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花開和大江的潮落,與詩人的孤獨和遲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對于再次相聚的期待,同時也表明了對于命運的無奈和對于友情的珍視。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于友情和命運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兵后匆匆記別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xǐ féng dǒng qīng bìng sòng hái wǔ chāng
金陵喜逢董卿并送還武昌
bīng hòu cōng cōng jì bié lí, liǎng nián yīn wèn bù xiāng zhī.
兵后匆匆記別離,兩年音問不相知。
wǔ chāng lóu xià chū lái rì, mù fǔ mén qián hū jiàn shí.
武昌樓下初來日,幕府門前忽見時。
shàng guó huā kāi tóng zuì shǎo, dà jiāng cháo luò dú guī chí.
上國花開同醉少,大江潮落獨歸遲。
mò jiē wò shǒu hái fēn shǒu, cǐ huì cóng qián qǐ yǒu qī.
莫嗟握手還分手,此會從前豈有期。
“兵后匆匆記別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