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才脫舊儒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出京才脫舊儒衣”全詩
過海定尋回估舶,出京才脫舊儒衣。
祠羞荔子傳巫語,縣閉榕陰放吏歸。
亦欲居夷嗟未得,漫看鴻鵠向南飛。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胡簿之陽朔》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胡簿之陽朔》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幾年桂館去人稀,
白發憐君獨遠違。
過海定尋回估舶,
出京才脫舊儒衣。
祠羞荔子傳巫語,
縣閉榕陰放吏歸。
亦欲居夷嗟未得,
漫看鴻鵠向南飛。
中文譯文:
幾年來,桂館的人漸漸稀少,
我憐惜你白發蒼蒼,孤獨地遠離。
你曾經渡海去尋找回程的商船,
離開京城才脫去舊時的儒衣。
祠堂中的荔子害羞地傳遞巫山的語言,
縣城的榕樹蔭下,官員們放下工作歸家。
我也曾想要居住在夷族的地方,可惜未能如愿,
只能漫看著鴻鵠向南方飛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胡簿離開桂館、離開京城的情景。胡簿可能是一位學者或官員,他離開了繁華的都市,遠離了人群,白發蒼蒼,孤獨地遠離家鄉。他曾經渡海去尋找商船,希望能找到回家的機會。他離開京城后,脫去了舊時的儒衣,意味著他放下了過去的身份和束縛。
詩中提到的祠堂和縣城,展示了胡簿離開后的生活環境。祠堂中的荔子傳遞巫山的語言,暗示著他身處陌生的環境,與當地人交流困難。縣城的榕樹下,官員們放下工作回家,與胡簿形成了對比,強調了他的孤獨和遠離家鄉的境況。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胡簿的心愿和遺憾。他曾經希望能居住在夷族的地方,但未能實現。他只能漫看著鴻鵠向南方飛翔,表達了他對自由和遠方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胡簿離開家鄉的情景,表達了他的孤獨、追求自由和遠方的心情。通過對胡簿的描寫,詩人高啟抒發了對離鄉背井者的同情和對自由的向往。
“出京才脫舊儒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ú bù zhī yáng shuò
送胡簿之陽朔
jǐ nián guì guǎn qù rén xī, bái fà lián jūn dú yuǎn wéi.
幾年桂館去人稀,白發憐君獨遠違。
guò hǎi dìng xún huí gū bó, chū jīng cái tuō jiù rú yī.
過海定尋回估舶,出京才脫舊儒衣。
cí xiū lì zi chuán wū yǔ, xiàn bì róng yīn fàng lì guī.
祠羞荔子傳巫語,縣閉榕陰放吏歸。
yì yù jū yí jiē wèi dé, màn kàn hóng hú xiàng nán fēi.
亦欲居夷嗟未得,漫看鴻鵠向南飛。
“出京才脫舊儒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