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依舊院自懸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定依舊院自懸燈”全詩
法身已見浮來佛,宗旨曾傳化去僧。
歸過江城誰施飯,定依舊院自懸燈。
明朝應恨千峰阻,欲問楞伽已不能。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恩禪師弟子勤歸開元寺》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恩禪師弟子勤歸開元寺》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弟子送別恩禪師,恩禪師的弟子勤歸開元寺的情景。
詩詞中提到了山衲經寒補雜繒,這是指恩禪師的弟子穿著修行的僧袍,經歷了嚴寒的修行。白云高寺遍尋登,表達了弟子在尋找開元寺的過程中,登上高山,追尋著白云籠罩的寺廟。
接下來的幾句詩詞中,法身已見浮來佛,宗旨曾傳化去僧,表達了弟子在修行中已經領悟到佛法的真諦,傳承了恩禪師的教誨,將佛法的智慧傳遞給后來的僧人。
歸過江城誰施飯,定依舊院自懸燈,這兩句詩詞描繪了弟子回到江城后,不再依賴他人施舍食物,而是在自己的院子里懸掛燈籠,繼續修行。
最后兩句詩詞明朝應恨千峰阻,欲問楞伽已不能,表達了弟子對于明朝時代的局限和無法與恩禪師交流的遺憾之情。楞伽是佛教中的一種重要經典,弟子希望能夠向恩禪師請教,但由于時代的限制,無法實現這個愿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弟子的修行歷程和對恩禪師的敬仰之情,表達了對佛法智慧的追求和對時代限制的無奈。
“定依舊院自懸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ēn chán shī dì zǐ qín guī kāi yuán sì
送恩禪師弟子勤歸開元寺
shān nà jīng hán bǔ zá zēng, bái yún gāo sì biàn xún dēng.
山衲經寒補雜繒,白云高寺遍尋登。
fǎ shēn yǐ jiàn fú lái fú, zōng zhǐ céng chuán huà qù sēng.
法身已見浮來佛,宗旨曾傳化去僧。
guī guò jiāng chéng shuí shī fàn, dìng yī jiù yuàn zì xuán dēng.
歸過江城誰施飯,定依舊院自懸燈。
míng cháo yīng hèn qiān fēng zǔ, yù wèn léng jiā yǐ bù néng.
明朝應恨千峰阻,欲問楞伽已不能。
“定依舊院自懸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