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帳里篆消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芙蓉帳里篆消時”全詩
芙蓉帳里篆消時,解斂余香散中夜。
鐘鼓迢迢鎖禁門,宵衣未得奉明恩。
五更香冷羅浮月,想憶梅花應斷魂。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倒掛》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倒掛》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綠衣小鳳啼愁罷,
瘦影翻懸桂枝下。
芙蓉帳里篆消時,
解斂余香散中夜。
鐘鼓迢迢鎖禁門,
宵衣未得奉明恩。
五更香冷羅浮月,
想憶梅花應斷魂。
中文譯文:
綠衣的小鳳凰啼叫結束了憂愁,
瘦弱的身影翻飛在懸掛的桂枝下。
芙蓉花的帳幕中,篆刻的字迅速消失,
解開束縛的香氣在午夜中散發。
鐘鼓聲遠遠地鎖住禁門,
夜晚的衣裳還未得到明君的恩賜。
五更時分,香氣冷卻了羅浮山的月亮,
回想起梅花,應該會令人心魂俱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寂靜而憂愁的畫面。詩人通過描寫綠衣小鳳凰的啼叫和瘦弱的身影,表達了內心的憂愁和無助。芙蓉花的帳幕中的篆刻字迅速消失,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暫。解開束縛的香氣在午夜中散發,給人一種解脫和自由的感覺。
詩中的鐘鼓聲遠遠地鎖住禁門,暗示了詩人的孤獨和被禁錮的狀態。夜晚的衣裳還未得到明君的恩賜,表達了詩人對溫暖和關懷的渴望。五更時分,香氣冷卻了羅浮山的月亮,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詩人內心的冷寂。
最后兩句“想憶梅花應斷魂”,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思念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孤獨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給人一種深沉而凄美的感覺。
“芙蓉帳里篆消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guà
倒掛
lǜ yī xiǎo fèng tí chóu bà, shòu yǐng fān xuán guì zhī xià.
綠衣小鳳啼愁罷,瘦影翻懸桂枝下。
fú róng zhàng lǐ zhuàn xiāo shí, jiě liǎn yú xiāng sàn zhōng yè.
芙蓉帳里篆消時,解斂余香散中夜。
zhōng gǔ tiáo tiáo suǒ jìn mén, xiāo yī wèi dé fèng míng ēn.
鐘鼓迢迢鎖禁門,宵衣未得奉明恩。
wǔ gēng xiāng lěng luó fú yuè, xiǎng yì méi huā yīng duàn hún.
五更香冷羅浮月,想憶梅花應斷魂。
“芙蓉帳里篆消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