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折晚蒲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折晚蒲干”全詩
雨傷春麥爛,風折晚蒲干。
抱甕臨江汲,攜書入寺看。
自慚何獨幸,世難此偷安。
¤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郊墅雜賦(十六首)》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郊墅雜賦(十六首)》是明代作家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虛閣近鳴湍,應宜把一竿。
在郊外的小樓靠近激流,應該拿起一竿釣魚。
這句詩描繪了作者身處郊外小樓,聽到激流的聲音,感覺應該拿起漁竿去垂釣。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雨傷春麥爛,風折晚蒲干。
雨水破壞了春天的麥田,風折斷了晚秋的蘆葦。
這句詩通過描繪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破壞,表達了作者對農民辛勤勞作的同情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抱甕臨江汲,攜書入寺看。
拿著甕子到江邊取水,攜帶書籍進寺廟閱讀。
這句詩描繪了作者平凡的日常生活,他去江邊取水,同時帶著書籍進寺廟閱讀。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平凡生活的珍視。
自慚何獨幸,世難此偷安。
自愧為何能夠獨自幸福,世間艱難,難以獲得這樣的寧靜。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幸福的感到慚愧,認為在這個世界上,獲得寧靜和幸福并不容易。通過對自身幸福與世間困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對農民勞作的同情、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對文化的熱愛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展現了作者高啟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和對人生的思索。
“風折晚蒲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o shù zá fù shí liù shǒu
郊墅雜賦(十六首)
xū gé jìn míng tuān, yīng yí bǎ yī gān.
虛閣近鳴湍,應宜把一竿。
yǔ shāng chūn mài làn, fēng zhé wǎn pú gàn.
雨傷春麥爛,風折晚蒲干。
bào wèng lín jiāng jí, xié shū rù sì kàn.
抱甕臨江汲,攜書入寺看。
zì cán hé dú xìng, shì nán cǐ tōu ān.
自慚何獨幸,世難此偷安。
¤
“風折晚蒲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