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依玉釧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教依玉釧寬”全詩
怕有痕生肉,教依玉釧寬。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端午席上詠美人彩索釵符(二首)》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端午席上詠美人彩索釵符(二首)》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人佩戴彩索釵符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美人的婀娜多姿和華麗的裝飾。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臂頭長命縷,百結更雙蟠。
怕有痕生肉,教依玉釧寬。
詩意表達了美人佩戴彩索釵符的細節和美感。首先,詩中提到“臂頭長命縷”,形容美人手臂上佩戴的彩索如同長命縷一般,細長而有韻味。接著,“百結更雙蟠”描繪了彩索上的結飾,形狀如雙蟠盤旋,增添了裝飾的華麗感。
接下來的兩句“怕有痕生肉,教依玉釧寬”則表達了美人的聰明和巧妙。美人擔心佩戴彩索會在手臂上留下痕跡,因此她巧妙地將彩索與玉釧相結合,使得佩戴更加舒適寬松。
整首詩通過對美人佩戴彩索釵符的描寫,展現了明代時期女性的裝飾品和審美追求。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將美人的婀娜多姿和華麗的裝飾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空間。
“教依玉釧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uān wǔ xí shàng yǒng měi rén cǎi suǒ chāi fú èr shǒu
端午席上詠美人彩索釵符(二首)
bì tóu cháng mìng lǚ, bǎi jié gèng shuāng pán.
臂頭長命縷,百結更雙蟠。
pà yǒu hén shēng ròu, jiào yī yù chuàn kuān.
怕有痕生肉,教依玉釧寬。
“教依玉釧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