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衙雞應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衙雞應鼓”全詩
莎柵山兵守,榕林島戶居。
曉衙雞應鼓,晚邏騎隨車。
清世元無盜,將軍好讀書。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潘巡檢之閩中》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潘巡檢之閩中》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京師到達閩海,秋色已經過了幾程。莎柵山上有軍隊守衛,榕林島上有人居住。清晨衙門的雞鳴應鼓聲,傍晚巡邏的騎兵跟隨車隊。這個時代沒有盜賊,將軍喜歡讀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送別潘巡檢離開京師前往閩中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山上的軍隊、島上的居民以及清晨和傍晚的活動,展現了當時的社會安定和將軍的品德。整首詩詞表達了對潘巡檢的祝福和對社會和平的贊美。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明代時期的社會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的描寫,詩人展示了社會的安定和繁榮。莎柵山上的軍隊和榕林島上的居民象征著社會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居樂業。清晨的雞鳴和傍晚的巡邏騎兵則展示了社會的秩序和安寧。詩人還表達了對將軍的贊美,將軍喜歡讀書,顯示了他的品德和修養。整首詩詞以平和、祥和的氛圍展示了當時社會的繁榮和安定,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
“曉衙雞應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ān xún jiǎn zhī mǐn zhōng
送潘巡檢之閩中
jīng shī dào mǐn hǎi, qiū sè jǐ chéng yú.
京師到閩海,秋色幾程余。
shā zhà shān bīng shǒu, róng lín dǎo hù jū.
莎柵山兵守,榕林島戶居。
xiǎo yá jī yīng gǔ, wǎn luó qí suí chē.
曉衙雞應鼓,晚邏騎隨車。
qīng shì yuán wú dào, jiāng jūn hǎo dú shū.
清世元無盜,將軍好讀書。
“曉衙雞應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