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紆官綬去天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紆官綬去天涯”全詩
才進史書朝日下,便紆官綬去天涯。
平蕪遠塞秋驅騎,衰柳遺宮晚噪鴉。
莫道窮邊成久別,待君歸草玉堂麻。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王檢校珣赴北平》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王檢校珣赴北平》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十年同舍客京華,
這句詩意味著詩人與王珣在京城共同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共同經歷了許多事情。
看遍龍河寺里花。
詩人在龍河寺中欣賞了各種各樣的花朵,意味著他對自然美的欣賞和感受。
才進史書朝日下,
這句詩描繪了詩人的才華得到了認可,他的名字被記錄在史書中,而他的日子則逐漸走向了黃昏。
便紆官綬去天涯。
詩人放棄了官位和榮華富貴,選擇了離開京城,遠離塵囂,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和遠方。
平蕪遠塞秋驅騎,
這句詩描繪了詩人離開京城后所經歷的旅途,他穿越平原和邊塞,秋天的風驅趕著他的馬匹。
衰柳遺宮晚噪鴉。
詩人在離開后,回首望去,只見宮殿中的柳樹已經凋零,晚上只有烏鴉的叫聲。
莫道窮邊成久別,
詩人告誡別人不要以為他在邊境地區度過的時間會使他與京城的聯系逐漸疏遠。
待君歸草玉堂麻。
詩人期待著王珣能夠回到他的故鄉,回到他的草堂,重新過上寧靜的生活。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京城生活的回憶和對遠方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期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詩人展示了對自由和追求理想的追求。
“便紆官綬去天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jiǎn jiào xún fù běi píng
送王檢校珣赴北平
shí nián tóng shě kè jīng huá, kàn biàn lóng hé sì lǐ huā.
十年同舍客京華,看遍龍河寺里花。
cái jìn shǐ shū cháo rì xià, biàn yū guān shòu qù tiān yá.
才進史書朝日下,便紆官綬去天涯。
píng wú yuǎn sāi qiū qū qí, shuāi liǔ yí gōng wǎn zào yā.
平蕪遠塞秋驅騎,衰柳遺宮晚噪鴉。
mò dào qióng biān chéng jiǔ bié, dài jūn guī cǎo yù táng má.
莫道窮邊成久別,待君歸草玉堂麻。
“便紆官綬去天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九佳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