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之孫自仙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春之孫自仙骨”全詩
平生不學燒汞方,唾視黃金等何物。
滿城誰識舊庚桑,白發人中似鶴長。
時上高樓惟獨醉,榴皮書破壁塵香。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贈丘老師》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丘老師》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春之孫自仙骨,
袖有蟠桃食遺核。
平生不學燒汞方,
唾視黃金等何物。
滿城誰識舊庚桑,
白發人中似鶴長。
時上高樓惟獨醉,
榴皮書破壁塵香。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丘老師的形象和品質。丘老師是長春的后代,具有仙人的氣質。他的袖子里有蟠桃的核,象征著他與仙界的聯系。他從不學習煉制汞藥,對黃金等物質財富不屑一顧。然而,滿城的人卻不了解他曾經是一位有聲望的庚桑(指絲綢業)工匠,如今他已經白發蒼蒼,像一只長壽的鶴。他常常獨自登高樓,陶醉于自然之中,只有他的書籍上有榴皮的痕跡,散發著古老的塵香。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丘老師的形象和品質,展現了作者對于追求精神境界和內在修養的推崇。丘老師袖中的蟠桃核象征著他與仙界的聯系,表現了他超凡脫俗的氣質。他不追求物質財富,對于煉制汞藥和黃金等物的不學習和唾視,彰顯了他對于精神追求的堅持。他曾經是一位有聲望的工匠,如今已經年老,但他的形象卻像一只長壽的鶴,展現了他內在的修養和超越塵世的境界。他常常獨自登高樓,陶醉于自然之中,這種追求自由和寧靜的態度令人欽佩。而他書籍上的榴皮痕跡和塵香,象征著他對于古老智慧的追求和傳承。整首詩詞通過對丘老師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精神境界和內在修養的贊美和推崇。
“長春之孫自仙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qiū lǎo shī
贈丘老師
cháng chūn zhī sūn zì xiān gǔ, xiù yǒu pán táo shí yí hé.
長春之孫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遺核。
píng shēng bù xué shāo gǒng fāng, tuò shì huáng jīn děng hé wù.
平生不學燒汞方,唾視黃金等何物。
mǎn chéng shuí shí jiù gēng sāng, bái fà rén zhōng shì hè zhǎng.
滿城誰識舊庚桑,白發人中似鶴長。
shí shàng gāo lóu wéi dú zuì, liú pí shū pò bì chén xiāng.
時上高樓惟獨醉,榴皮書破壁塵香。
“長春之孫自仙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