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我考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維我考祖”全詩
孰是營之,維我考祖。
今我于邁,自岐徂荊。
豈不懷歸,念我弟兄。
民勿我思,我斯安只。
國已有后,先君季子。
予思泰伯之德而作。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姑蘇雜詠 之荊操》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姑蘇雜詠 之荊操》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粵有我土,岐山之下。
我的家鄉在岐山之下,是廣東的土地。
孰是營之,維我考祖。
誰來管理這片土地,是我考祖留下的。
今我于邁,自岐徂荊。
如今我離開了岐山,來到了荊州。
豈不懷歸,念我弟兄。
難免懷念家鄉,思念我的兄弟們。
民勿我思,我斯安只。
不要擔心我,我在這里很安全。
國已有后,先君季子。
國家已經有了新的君主,先前的君主和他的子孫。
予思泰伯之德而作。
我思念著泰伯的德行而寫下這首詩。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家族的關懷之情。詩人離開了家鄉岐山,來到了荊州,但他心中仍然懷念著家鄉的親人和故土。他希望家鄉的人民不要為他擔心,他在新的地方過得很安穩。詩人還提到了國家的更迭,表達了對先前君主和他的后代的思念之情。整首詩以對家鄉和家族的眷戀為主題,展現了詩人對故鄉情感的深沉和對家族傳統的尊重。
“維我考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ū zá yǒng zhī jīng cāo
姑蘇雜詠 之荊操
yuè yǒu wǒ tǔ, qí shān zhī xià.
粵有我土,岐山之下。
shú shì yíng zhī, wéi wǒ kǎo zǔ.
孰是營之,維我考祖。
jīn wǒ yú mài, zì qí cú jīng.
今我于邁,自岐徂荊。
qǐ bù huái guī, niàn wǒ dì xiōng.
豈不懷歸,念我弟兄。
mín wù wǒ sī, wǒ sī ān zhǐ.
民勿我思,我斯安只。
guó yǐ yǒu hòu, xiān jūn jì zǐ.
國已有后,先君季子。
yǔ sī tài bó zhī dé ér zuò.
予思泰伯之德而作。
“維我考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