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霖過百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霖過百日”全詩
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須。
宿麥未入土,大田多泥涂。
河闊不辨馬,原高恐生魚。
時政茍云失,生民亦何辜。
雨若是天淚,天眼應已枯。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秋霖二首》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霖二首》是宋代王禹偁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秋天的雨水,表達了對時政的擔憂和對百姓的關懷。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秋天的雨水過了百日,
一年的希望最終如何呢?
好的田地長出了豐收的禾苗,
茁壯地長出了翠綠的須根。
晚種的麥子還沒有入土,
大田上多了一片泥濘。
河水寬闊,看不清馬的蹄跡,
原野高聳,恐怕會有魚兒生長。
時政如此荒謬,百姓又有何罪?
如果雨水是天空的淚水,
那么上天的眼睛應該已經枯竭了。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雨水,抒發了作者對時政的失望和對百姓的關切之情。詩中的雨水象征著社會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難。作者通過描述田地的情況,暗示了社會的不穩定和農民的困境。他對時政的批評表達了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和對人民遭受的不公的憤慨。最后,作者以雨水比喻天空的淚水,表達了對社會的失望和對上天的質問。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和對人民命運的關切。它展示了王禹偁對社會問題的敏感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注,具有深刻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秋霖過百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lín èr shǒu
秋霖二首
qiū lín guò bǎi rì, suì wàng zhōng hé rú.
秋霖過百日,歲望終何如。
jiā gǔ jiù suì shēng, zhuó zhuó chuí qīng xū.
嘉谷就穗生,茁茁垂青須。
sù mài wèi rù tǔ, dà tián duō ní tú.
宿麥未入土,大田多泥涂。
hé kuò bù biàn mǎ, yuán gāo kǒng shēng yú.
河闊不辨馬,原高恐生魚。
shí zhèng gǒu yún shī, shēng mín yì hé gū.
時政茍云失,生民亦何辜。
yǔ ruò shì tiān lèi, tiān yǎn yīng yǐ kū.
雨若是天淚,天眼應已枯。
“秋霖過百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