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丹桂家聲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袖中丹桂家聲在”全詩
入洛才名齊二陸,有唐門戶本三楊。
袖中丹桂家聲在,道畔豐碑祖德光。
莫向公余尋故第,榛蕪難認靖恭坊。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送楊屯田通判永興》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楊屯田通判永興》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楊屯田通判永興的情景,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長安棄廢比藩方,
通理猶宜占省郎。
入洛才名齊二陸,
有唐門戶本三楊。
袖中丹桂家聲在,
道畔豐碑祖德光。
莫向公余尋故第,
榛蕪難認靖恭坊。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對楊屯田通判永興的贊美和祝福之情。首先,詩中提到長安廢棄的官府與邊防地區相比,楊屯田通判的通理才能更適合擔任省郎一職。接著,詩人稱贊楊屯田通判在進入洛陽后,名聲與二陸齊名,而他的家族出身自唐朝的三楊門戶。詩中還提到楊屯田通判的聲望就像袖中的丹桂一樣,他的家族在道路旁邊有一座豐碑,祖先的德行光耀萬世。最后,詩人告誡不要去尋找楊屯田通判的舊居,因為現在已經長滿了雜草,很難辨認出靖恭坊。
這首詩詞通過對楊屯田通判的贊美和祝福,展現了作者對他的敬佩之情,并表達了對他未來事業的美好祝愿。同時,詩人也通過描繪楊屯田通判的家族背景和聲望,彰顯了家族的榮耀和傳承。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楊屯田通判的深深敬意和祝福之情。
“袖中丹桂家聲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tún tián tōng pàn yǒng xīng
送楊屯田通判永興
cháng ān qì fèi bǐ fān fāng, tōng lǐ yóu yí zhàn shěng láng.
長安棄廢比藩方,通理猶宜占省郎。
rù luò cái míng qí èr lù, yǒu táng mén hù běn sān yáng.
入洛才名齊二陸,有唐門戶本三楊。
xiù zhōng dān guì jiā shēng zài, dào pàn fēng bēi zǔ dé guāng.
袖中丹桂家聲在,道畔豐碑祖德光。
mò xiàng gōng yú xún gù dì, zhēn wú nán rèn jìng gōng fāng.
莫向公余尋故第,榛蕪難認靖恭坊。
“袖中丹桂家聲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