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莎霜樹映斜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莎霜樹映斜暉”全詩
只見源溝分兩處,不知垓下有重圍。
危橋帶雨無人過,敗葉隨風傍馬飛。
半日垂鞭念前事,露莎霜樹映斜暉。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過鴻溝》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鴻溝》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侯公緩頰太公歸,
項籍何曾會戰機。
只見源溝分兩處,
不知垓下有重圍。
危橋帶雨無人過,
敗葉隨風傍馬飛。
半日垂鞭念前事,
露莎霜樹映斜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歷史事件,即項羽與劉邦之間的戰爭。詩中通過描寫過鴻溝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戰爭的反思。
賞析:
詩的開頭提到了侯公和太公,暗指劉邦和項羽。侯公緩頰指的是劉邦的溫和和謙遜,太公歸則指的是項羽的傲慢和自負。接著,詩中提到源溝分兩處,意味著戰爭的雙方分道揚鑣,不再相遇。作者表示自己對戰爭的結果并不了解,不知道垓下是否有重重圍困。
接下來的描寫中,危橋帶雨無人過,敗葉隨風傍馬飛,表現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荒涼景象。半日垂鞭念前事,露莎霜樹映斜暉,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戰爭的憂慮。露莎霜樹映斜暉的意象,暗示著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戰爭的深思熟慮和對歷史的反思。它不僅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破壞,還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警示。
“露莎霜樹映斜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hóng gōu
過鴻溝
hóu gōng huǎn jiá tài gōng guī, xiàng jí hé zēng huì zhàn jī.
侯公緩頰太公歸,項籍何曾會戰機。
zhī jiàn yuán gōu fēn liǎng chù, bù zhī gāi xià yǒu chóng wéi.
只見源溝分兩處,不知垓下有重圍。
wēi qiáo dài yǔ wú rén guò, bài yè suí fēng bàng mǎ fēi.
危橋帶雨無人過,敗葉隨風傍馬飛。
bàn rì chuí biān niàn qián shì, lù shā shuāng shù yìng xié huī.
半日垂鞭念前事,露莎霜樹映斜暉。
“露莎霜樹映斜暉”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