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老未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山老未歸”全詩
首座名雖貴,家山老未歸。
磬聲寒繞枕,塔影靜侵衣。
終憶西湖上,秋風白鳥飛。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寧公新拜首座因贈》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寧公新拜首座因贈》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官員寧公新拜佛寺首座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佛教和禪修的向往和敬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著書新奏御,優詔及禪扉。
寧公新拜首座因贈。
首座名雖貴,家山老未歸。
磬聲寒繞枕,塔影靜侵衣。
終憶西湖上,秋風白鳥飛。
詩詞的意境是寧公(官員的稱號)寫了一本新書,奏上皇帝,得到了優詔(皇帝的贊賞),然后前往佛寺拜見首座,并贈送了這首詩詞。首座雖然名位高貴,但他的家鄉山上的親人卻一直未歸。在寺廟里,磬聲寒冷地回蕩在枕頭旁,塔影靜靜地滲透進衣服里。最后,作者回憶起在西湖上的景象,秋風中白鳥飛翔的美景。
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員寧公的經歷和感受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佛教和禪修的向往和敬意。寧公在得到皇帝的贊賞后,選擇前往佛寺,這顯示了他對內心的追求和修行的重視。詩中的磬聲和塔影,以及回憶中的西湖和白鳥,都是象征著寧靜、超脫和美好的元素,與佛教的理念相契合。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佛教文化的熱愛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通過對寧公的經歷的描寫,詩詞傳達了一種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脫的情感,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懷念之情。
“家山老未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íng gōng xīn bài shǒu zuò yīn zèng
寧公新拜首座因贈
zhù shū xīn zòu yù, yōu zhào jí chán fēi.
著書新奏御,優詔及禪扉。
shǒu zuò míng suī guì, jiā shān lǎo wèi guī.
首座名雖貴,家山老未歸。
qìng shēng hán rào zhěn, tǎ yǐng jìng qīn yī.
磬聲寒繞枕,塔影靜侵衣。
zhōng yì xī hú shàng, qiū fēng bái niǎo fēi.
終憶西湖上,秋風白鳥飛。
“家山老未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