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驛橋殘照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攜手驛橋殘照里”全詩
顧我尚騎天廄馬,共君遙想鼎湖龍。
賈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憲宗。
攜手驛橋殘照里,斷魂空對隔江峰。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揚道中感事兼簡史館丁學士》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揚道中感事兼簡史館丁學士》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淮邊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在淮邊的時候再次相逢,又一起前往九重天。
顧我尚騎天廄馬,共君遙想鼎湖龍。
我仍然騎著天廄的馬,與你一同遙想鼎湖的龍。
賈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憲宗。
賈生向北望望著朝廷的文帝,白傅何時哭泣憲宗。
攜手驛橋殘照里,斷魂空對隔江峰。
手牽著手,站在驛橋上,殘照中,心魂斷裂,空對著隔江的峰巖。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歷史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淮邊"指的是淮河邊的地方,"郡"指的是地方行政區劃,"九重"指的是天宮的九重天。詩人與朋友在淮邊相逢,一起前往九重天,表達了他們之間的友情和共同的追求。
"天廄馬"和"鼎湖龍"是對古代傳說中的神話元素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傳統文化的向往和思考。
"賈生"和"白傅"是歷史上的人物,分別指的是賈誼和白居易。他們都是文學家和政治家,詩中的提及表示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思念。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作者與朋友手牽著手站在驛橋上,面對著殘照,心魂斷裂,對隔江的峰巖發出空洞的對話。這種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也暗示了歷史的變遷和人生的無常。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友情、歷史和人生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向往和對人生的感慨。
“攜手驛橋殘照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dào zhōng gǎn shì jiān jiǎn shǐ guǎn dīng xué shì
揚道中感事兼簡史館丁學士
huái biān wèi jùn zài xiāng féng, yòu dé tóng tú fù jiǔ zhòng.
淮邊為郡再相逢,又得同途赴九重。
gù wǒ shàng qí tiān jiù mǎ, gòng jūn yáo xiǎng dǐng hú lóng.
顧我尚騎天廄馬,共君遙想鼎湖龍。
jiǎ shēng běi wàng cháo wén dì, bái fù hé qī kū xiàn zōng.
賈生北望朝文帝,白傅何期哭憲宗。
xié shǒu yì qiáo cán zhào lǐ, duàn hún kōng duì gé jiāng fēng.
攜手驛橋殘照里,斷魂空對隔江峰。
“攜手驛橋殘照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