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芳落盡正無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芳落盡正無憀”全詩
最恨東君才思少,不留檀口待櫻桃。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櫻桃漸熟牡丹已凋恨不同時輒題二韻》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櫻桃漸熟牡丹已凋恨不同時輒題二韻》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櫻桃漸熟牡丹已凋,
恨不同時輒題二韻。
紅芳落盡正無憀,
吟遶空枝首重搔。
最恨東君才思少,
不留檀口待櫻桃。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詩中以櫻桃和牡丹為象征,描繪了櫻桃漸熟、牡丹凋謝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美好事物短暫存在的遺憾之情。詩人還表達了對東君(可能指友人或官員)才思不夠的不滿,暗示了對才華橫溢的人才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通過描繪櫻桃和牡丹的生命短暫和凋謝,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詩人通過對櫻桃和牡丹的描繪,將自然景物與人生相聯系,傳達了對時光流轉不可逆轉的思考。詩中的“紅芳落盡正無憀,吟遶空枝首重搔”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消失后的空虛和無奈之情。最后兩句“最恨東君才思少,不留檀口待櫻桃”,則表達了詩人對才華橫溢的人才的渴望,暗示了對友人或官員才能不足的不滿。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短暫存在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王禹偁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紅芳落盡正無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táo jiàn shú mǔ dān yǐ diāo hèn bù tóng shí zhé tí èr yùn
櫻桃漸熟牡丹已凋恨不同時輒題二韻
hóng fāng luò jǐn zhèng wú liáo, yín rào kōng zhī shǒu zhòng sāo.
紅芳落盡正無憀,吟遶空枝首重搔。
zuì hèn dōng jūn cái sī shǎo, bù liú tán kǒu dài yīng táo.
最恨東君才思少,不留檀口待櫻桃。
“紅芳落盡正無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