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響寒車夜救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響寒車夜救田”全詩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貽枯旱,忍臥松陰漱石泉。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
祭廟回來略問禪,
蘚墻莎逕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
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
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貽枯旱,
忍臥松陰漱石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王禹偁在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的情景。他在祭祀完廟宇后,略微詢問了一下禪宗的修行。在碧山前的蘚墻和莎逕之間,微風吹拂著遠處的磬聲,秋天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夜晚,水聲響起,寒冷的車聲傳來,仿佛是在救助田地。在這樣的環境中,王禹偁感受到了寧靜和安詳。
賞析:
這首詩詞以余杭仙泉寺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寺廟的氛圍,表達了王禹偁內心的感受和思考。他在詩中提到了禪宗修行,顯示了他對于心靈修養的關注。蘚墻、莎逕、碧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自然環境的細膩觀察和感受。同時,詩中的水聲、車聲等聲音的描寫,增添了詩詞的音樂感和層次感。
在最后兩句中,王禹偁表達了自己對于政治事務的無奈和自責。他自稱政績不佳,導致了旱災的發生,因此他忍受著枯旱的痛苦,只能在松樹的陰涼下漱石泉水來安慰自己。這種自省和自責的態度,展示了王禹偁對于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示了王禹偁對于禪宗修行、自然環境和個人責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水響寒車夜救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yuán yè sù yú háng xiān quán sì liú tí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
jì miào huí lái lüè wèn chán, xiǎn qiáng shā jìng bì shān qián.
祭廟回來略問禪,蘚墻莎逕碧山前。
fēng shū yuǎn qìng qiū kāi jiǎng, shuǐ xiǎng hán chē yè jiù tián.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寒車夜救田。
lán shòu yǒu xiāng huā hàn dàn, zhú chuāng wú mèi yuè chán juān.
藍綬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寐月嬋娟。
zì cán zhèng shù yí kū hàn, rěn wò sōng yīn shù shí quán.
自慚政術貽枯旱,忍臥松陰漱石泉。
“水響寒車夜救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