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里名雖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錦里名雖盛”全詩
別疑天與態,不稱土生根。
淺著紅蘭染,深于絳雪噴。
待開先釀酒,怕落預呼魂。
春里無勍敵,花中是至尊。
桂須辭月窟,桃合避仙源。
浮動冠頻側,霓裳袖忽翻。
望夫臨水石,窺客出墻垣。
贈別難饒柳,忘憂肯讓萱。
輕輕飛燕舞,脈脈息媯言。
蕙陋虛侵徑,梨凡浪占園。
論心留蝶宿,低面厭鶯暄。
不忝神仙品,何辜造化恩。
自期栽御苑,誰使擲山村。
綺里荒祠畔,仙娥古洞門。
煙愁思舊夢,雨泣怨新婚。
畫恐明妃恨,移同卓氏奔。
只教三月見,不得四時存。
繡被堆籠勢,臙脂浥淚痕。
貳車春未去,應得伴芳罇。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商山海棠》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懷疑天與形態,不符合當地生根。
淺著紅蘭染,深在絳雪噴。
待開先釀酒,怕落預呼魂。
春天里沒有強敵,花中是至尊。
桂要推辭月窟,桃合避仙源。
浮動冠頻側,霓裳袖忽然翻。
望夫石在水,偷看客人出墻。
贈別難饒柳,忘憂肯讓萱。
輕飛燕起舞,脈脈息媯說。
蕙淺薄虛入侵路徑,梨共浪占園。
論心留下蝴蝶住宿,低面滿足鶯溫暖。
不辱神仙品,何辜大自然恩惠。
從一栽御花園,誰使擲山村。
綺里荒祠旁,仙娥古洞門。
煙愁思舊夢,雨哭著抱怨結婚。
畫恐怕明妃遺憾,移動與卓氏投奔。
只教三月出現,不到四時存在。
繡被堆籠勢,胭脂潮濕淚痕。
貳車春不去,應能伴芬芳罇。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錦里名雖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shān hǎi táng
商山海棠
jǐn lǐ míng suī shèng, shāng shān yàn gèng fán.
錦里名雖盛,商山艷更繁。
bié yí tiān yǔ tài, bù chēng tǔ shēng gēn.
別疑天與態,不稱土生根。
qiǎn zhe hóng lán rǎn, shēn yú jiàng xuě pēn.
淺著紅蘭染,深于絳雪噴。
dài kāi xiān niàng jiǔ, pà luò yù hū hún.
待開先釀酒,怕落預呼魂。
chūn lǐ wú qíng dí, huā zhōng shì zhì zūn.
春里無勍敵,花中是至尊。
guì xū cí yuè kū, táo hé bì xiān yuán.
桂須辭月窟,桃合避仙源。
fú dòng guān pín cè, ní cháng xiù hū fān.
浮動冠頻側,霓裳袖忽翻。
wàng fū lín shuǐ shí, kuī kè chū qiáng yuán.
望夫臨水石,窺客出墻垣。
zèng bié nán ráo liǔ, wàng yōu kěn ràng xuān.
贈別難饒柳,忘憂肯讓萱。
qīng qīng fēi yàn wǔ, mò mò xī guī yán.
輕輕飛燕舞,脈脈息媯言。
huì lòu xū qīn jìng, lí fán làng zhàn yuán.
蕙陋虛侵徑,梨凡浪占園。
lùn xīn liú dié sù, dī miàn yàn yīng xuān.
論心留蝶宿,低面厭鶯暄。
bù tiǎn shén xiān pǐn, hé gū zào huà ēn.
不忝神仙品,何辜造化恩。
zì qī zāi yù yuàn, shuí shǐ zhì shān cūn.
自期栽御苑,誰使擲山村。
qǐ lǐ huāng cí pàn, xiān é gǔ dòng mén.
綺里荒祠畔,仙娥古洞門。
yān chóu sī jiù mèng, yǔ qì yuàn xīn hūn.
煙愁思舊夢,雨泣怨新婚。
huà kǒng míng fēi hèn, yí tóng zhuō shì bēn.
畫恐明妃恨,移同卓氏奔。
zhǐ jiào sān yuè jiàn, bù dé sì shí cún.
只教三月見,不得四時存。
xiù bèi duī lóng shì, yān zhī yì lèi hén.
繡被堆籠勢,臙脂浥淚痕。
èr chē chūn wèi qù, yīng de bàn fāng zūn.
貳車春未去,應得伴芳罇。
“錦里名雖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