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古柏梯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寺古柏梯懸”全詩
遠臨滄海盡,高與太行連。
大塊橫為脊,它山立似拳。
土膏經舜耒,石險任秦鞭。
洞黑狂吹雨,峰青冷罩煙。
店荒壇道絕,寺古柏梯懸。
崦漏微茫雪,巖垂淅瀝泉。
迸根通砥柱,斜徑入閑田。
北笑恒藏寶,西輕華聳蓮。
三門遙托跡,五老迥差肩。
落實樵夫拾,靈苗本草傳。
柱空擎雁塔,倒影蓋漁船。
繪畫終無手,封崇必有年。
鹽池浮翠靄,董澤媚漪漣。
陰壑乖龍蟄,枯杉凍虺穿。
圖經標數郡,神異產群賢。
呼壽嵩何諂,升中泰豈專。
斯文如已矣,此地可終焉。
暫看猶銷病,頻登合得仙。
許昌休自負,吾什亦銘鐫。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中條山》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遠臨滄海盡頭,高和太行連。
大塊橫向為脊,其他山立象拳頭。
土膏經舜來,石險任秦國鞭。
洞黑狂吹雨,峰青冷罩煙。
店荒壇路絕,寺古柏梯懸。
崦漏模糊雪,巖垂浙瀝泉。
迸根通砒柱,斜徑入閑田。
北笑一直珍藏,西輕華高聳蓮。
三門遙表面,五老峰迥并肩。
落實樵夫拾,靈苗本草傳。
柱擎雁塔,倒影是漁船。
繪畫始終沒有手,封李崇一定有年。
鹽池浮翠靄,董澤媚漣漪。
陰壑乖龍墊,枯杉凍虺穿。
圖經標數郡,神奇產群賢。
高呼壽嵩怎么討好,升中泰難道只。
斯文如罷了,這里可以終止了。
暫時看還嵌病,頻頻登上應該得到仙。
許昌休自負,我什也銘刻。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寺古柏梯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tiáo shān
中條山
jué qǐ jù hé biān, bēn téng yù shàng tiān.
崛起巨河邊,奔騰欲上天。
yuǎn lín cāng hǎi jǐn, gāo yǔ tài xíng lián.
遠臨滄海盡,高與太行連。
dà kuài héng wèi jí, tā shān lì shì quán.
大塊橫為脊,它山立似拳。
tǔ gāo jīng shùn lěi, shí xiǎn rèn qín biān.
土膏經舜耒,石險任秦鞭。
dòng hēi kuáng chuī yǔ, fēng qīng lěng zhào yān.
洞黑狂吹雨,峰青冷罩煙。
diàn huāng tán dào jué, sì gǔ bǎi tī xuán.
店荒壇道絕,寺古柏梯懸。
yān lòu wēi máng xuě, yán chuí xī lì quán.
崦漏微茫雪,巖垂淅瀝泉。
bèng gēn tōng dǐ zhù, xié jìng rù xián tián.
迸根通砥柱,斜徑入閑田。
běi xiào héng cáng bǎo, xī qīng huá sǒng lián.
北笑恒藏寶,西輕華聳蓮。
sān mén yáo tuō jī, wǔ lǎo jiǒng chà jiān.
三門遙托跡,五老迥差肩。
luò shí qiáo fū shí, líng miáo běn cǎo chuán.
落實樵夫拾,靈苗本草傳。
zhù kōng qíng yàn tǎ, dào yǐng gài yú chuán.
柱空擎雁塔,倒影蓋漁船。
huì huà zhōng wú shǒu, fēng chóng bì yǒu nián.
繪畫終無手,封崇必有年。
yán chí fú cuì ǎi, dǒng zé mèi yī lián.
鹽池浮翠靄,董澤媚漪漣。
yīn hè guāi lóng zhé, kū shān dòng huī chuān.
陰壑乖龍蟄,枯杉凍虺穿。
tú jīng biāo shù jùn, shén yì chǎn qún xián.
圖經標數郡,神異產群賢。
hū shòu sōng hé chǎn, shēng zhōng tài qǐ zhuān.
呼壽嵩何諂,升中泰豈專。
sī wén rú yǐ yǐ, cǐ dì kě zhōng yān.
斯文如已矣,此地可終焉。
zàn kàn yóu xiāo bìng, pín dēng hé dé xiān.
暫看猶銷病,頻登合得仙。
xǔ chāng xiū zì fù, wú shén yì míng juān.
許昌休自負,吾什亦銘鐫。
“寺古柏梯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