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動春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雨動春寒”全詩
宦路相逢少,鄉情敘別難。
煙波迷曉渡,風雨動春寒。
初夏應回首,重期看牡丹。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送奉常李丞赴闕》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奉常李丞赴闕》是宋代詩人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城方話舊,捧詔去長安。
在江城,我們剛剛聚會過,現在你捧著皇帝的詔書前往長安。
宦路相逢少,鄉情敘別難。
在官場上,我們很少有機會相遇,離別時鄉情難以言表。
煙波迷曉渡,風雨動春寒。
迷霧籠罩著江面,黎明時分渡船穿行其中,風雨使得春天的寒意更加明顯。
初夏應回首,重期看牡丹。
初夏時節,我們應該回首過去,期待再次相聚,一同欣賞盛開的牡丹花。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離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江城和長安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地方,象征著離別的距離。宦路相逢少,強調了在官場上相遇的機會很少,增加了離別的難度和情感的珍貴。煙波迷曉渡、風雨動春寒的描寫,使得離別的氛圍更加凄涼。最后,作者表達了對友人的期待,希望在初夏時再次相聚,一同欣賞美麗的牡丹花。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
“風雨動春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èng cháng lǐ chéng fù quē
送奉常李丞赴闕
jiāng chéng fāng huà jiù, pěng zhào qù cháng ān.
江城方話舊,捧詔去長安。
huàn lù xiāng féng shǎo, xiāng qíng xù bié nán.
宦路相逢少,鄉情敘別難。
yān bō mí xiǎo dù, fēng yǔ dòng chūn hán.
煙波迷曉渡,風雨動春寒。
chū xià yīng huí shǒu, zhòng qī kàn mǔ dān.
初夏應回首,重期看牡丹。
“風雨動春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