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郎廬亦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劉郎廬亦深”全詩
不似阿羅漢,神通無處尋。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石竺山二十詠》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石竺山二十詠》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石竺山的景色和其中的一些寓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海島五百士,劉郎廬亦深。
不似阿羅漢,神通無處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石竺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中的景色和寓意,表達了一種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了海島五百士,這里可以理解為山中的隱士或修行者。他們遠離塵囂,選擇在這座山上修行,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劉郎廬指的是劉克莊自己的住所,他也是其中一員。
接著,詩中提到了不似阿羅漢,神通無處尋。阿羅漢是佛教中的高級修行者,具有超凡的神通力量。然而,詩人認為石竺山的隱士們并不像阿羅漢那樣擁有神通,他們的修行更注重內心的寧靜和超脫,而非追求外在的神奇能力。
整首詩詞通過對石竺山的描繪,表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和超脫的意境。詩人通過對比隱士和阿羅漢的修行方式,強調了內心的平靜和超越物質世界的重要性。這種追求與當時宋代社會的繁華和浮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了詩人對于內心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石竺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內心寧靜和超脫的向往,以及對于物質世界的超越的思考。它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劉郎廬亦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zhú shān èr shí yǒng
石竺山二十詠
hǎi dǎo wǔ bǎi shì, liú láng lú yì shēn.
海島五百士,劉郎廬亦深。
bù shì ā luó hàn, shén tōng wú chǔ xún.
不似阿羅漢,神通無處尋。
“劉郎廬亦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