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情不敢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卑情不敢論”全詩
列郡諸侯長,登朝八座尊。
凝笳臨水發,行旆向風翻。
幾許遺黎泣,同懷父母恩。
分類:
作者簡介(嚴維)
嚴維(生卒年未詳),約唐肅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紹興)人。初隱居桐廬,與劉長卿友善。唐玄宗天寶(742—756)中,曾赴京應試,不第。肅宗至德二年,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心戀家山,無意仕進,以家貧至老,不能遠離,授諸暨尉。時年已四十余。后歷秘書郎。代宗大歷(766—779)間,嚴中丞節度河南(嚴郢為河南尹,維時為河南尉),辟佐幕府。遷余姚令。終右補闕。官終秘書郎。
《送薛尚書入蜀》嚴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一、中文譯文:
《送薛尚書入蜀》
低賤之情無法言說,我跪在轅門前。列位諸侯長官,登上朝堂的尊貴。我凝視著水邊吹奏的笳聲,目送著彩旗翻飛。多少次留下淚水,與你們一同懷念父母的恩德。
二、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嚴維所作,題目為《送薛尚書入蜀》。詩人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薛尚書的敬佩和送別之情。整首詩通過對薛尚書入蜀的場景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他的景仰和歌頌。
首先,詩人自謙地稱自己是“卑情”,感嘆自己的貧微和低賤,不敢妄論什么。接著,詩人跪在轅門前,表示自己對薛尚書的尊敬和景仰,薛尚書的地位高于諸侯長官,可以登上八座尊貴的朝庭。這種對薛尚書高尚身份的歌頌和欣賞,顯示了詩人對他的景仰。
接下來,詩人描寫薛尚書的離去場景。他凝視著水邊的笳聲,彩旗翻飛。這里通過凝視水邊的笳聲和彩旗翻飛,抒發出詩人內心的愿望和祝福,希望薛尚書在進入蜀地之時,事事順利,風生水起,如彩旗翻飛般壯麗。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傷和感恩之情。他留下眼淚,與薛尚書一同懷念自己的父母恩德。這種對父母的懷念和感恩,讓詩人與薛尚書產生了共鳴和情感的共通性。
整首詩通過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和獨特的寫作手法,展現了作者對薛尚書的敬佩和歌頌之情,同時也傳達了對父母的懷念和感恩之情。詩言志真摯,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溫暖和共鳴。
“卑情不敢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uē shàng shū rù shǔ
送薛尚書入蜀
bēi qíng bù gǎn lùn, bài shǒu rù yuán mén.
卑情不敢論,拜首入轅門。
liè jùn zhū hóu zhǎng, dēng cháo bā zuò zūn.
列郡諸侯長,登朝八座尊。
níng jiā lín shuǐ fā, xíng pèi xiàng fēng fān.
凝笳臨水發,行旆向風翻。
jǐ xǔ yí lí qì, tóng huái fù mǔ ēn.
幾許遺黎泣,同懷父母恩。
“卑情不敢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