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等真堪起太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等真堪起太平”全詩
扶犂只合勤農務,奮筆猶能作頌聲。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次漕庾兩使者絕句韻六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漕庾兩使者絕句韻六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公等真堪起太平,我儂久已厭承明。
扶犂只合勤農務,奮筆猶能作頌聲。
譯文:
你們公等真可成就太平盛世,而我早已厭倦了政治的明爭暗斗。
我只愿努力耕耘田地,專心從事農業,但我依然能用筆寫出贊美之聲。
詩意:
這首詩是劉克莊以幾句簡潔的詞句表達了自己對政治的厭倦和對農耕的熱愛。他認為真正的太平盛世應該是由能夠勞動的人民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不是依靠政治家和官員的施政。他表達了自己對政治的失望和對農耕勞動的推崇,同時展示了他繼續用筆贊美農耕生活的決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公等(指官員)和我儂(指普通百姓)兩個角色,展示了作者對政治和農耕生活的看法。公等代表政治權力,而我儂代表勞動者。作者認為政治權力的明爭暗斗已經讓他感到疲倦,他更愿意專心從事農耕勞動,為社會創造實際的財富和福祉。
其中,“公等真堪起太平”表達了作者對官員們能夠創造太平盛世的期望,但又帶有一絲諷刺的意味,因為他已經對政治的表面光鮮失去了信心。而“我儂久已厭承明”則表明了作者對政治的疲倦和對清官廉吏的渴望。
接下來的兩句“扶犂只合勤農務,奮筆猶能作頌聲”則表達了作者對農耕勞動的推崇。他認為真正的太平盛世應該是靠勤勞的農民創造出來的,而不是依靠政治家的辯論和爭斗。雖然作者愿意專心從事農耕勞動,但他仍然堅持用筆寫下贊美之詞,展示自己對農耕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敬意。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政治的失望和對農耕勞動的贊美,反映了他對真正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勞動者的尊重。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詞句,劉克莊成功地傳達了他內心的思想和情感。
“公等真堪起太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cáo yǔ liǎng shǐ zhě jué jù yùn liù shǒu
次漕庾兩使者絕句韻六首
gōng děng zhēn kān qǐ tài píng, wǒ nóng jiǔ yǐ yàn chéng míng.
公等真堪起太平,我儂久已厭承明。
fú lí zhǐ hé qín nóng wù, fèn bǐ yóu néng zuò sòng shēng.
扶犂只合勤農務,奮筆猶能作頌聲。
“公等真堪起太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