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見時認針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征夫見時認針指”全詩
夜呵刀尺制寒衣,兒小卻倩人封題。
上有淚痕不教洗,征夫見時認針指。
殷勤著向邊城里,莫遣寒風吹腠理。
江南江北一水間,古人萬里戌玉關。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寄衣曲》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衣曲》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征夫去時著佇葛,
征夫未回天雨雪。
夜呵刀尺制寒衣,
兒小卻倩人封題。
上有淚痕不教洗,
征夫見時認針指。
殷勤著向邊城里,
莫遣寒風吹腠理。
江南江北一水間,
古人萬里戌玉關。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個妻子寄托思念丈夫的情感為主題,表達了在丈夫外出征戰期間,妻子的孤獨和牽掛之情。
賞析:
《寄衣曲》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婉約的語言,將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首句寫道“征夫去時著佇葛”,描繪了妻子在丈夫離去時為他穿上葛布衣服的情景,葛布是一種粗糙的布料,顯示了家境貧寒。接著,詩人寫到“征夫未回天雨雪”,暗示了丈夫在外經歷了艱苦的戰爭環境。
下一段“夜呵刀尺制寒衣”,描述了妻子夜晚辛勤地縫制寒衣,刀尺是制作衣物的工具,意味著她為丈夫的歸來而忍受著寒冷和辛勞。然而,“兒小卻倩人封題”,兒女雖小,卻也希望能為父親做些貢獻,因此他們乞求他人寫封題字。
接下來的兩句“上有淚痕不教洗,征夫見時認針指”,表達了妻子流淚的心情,她不愿將淚痕洗去,而是希望丈夫通過看到她手上的針孔認出她的辛苦。這種細膩的描寫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妻子對丈夫的深情厚意。
末兩句“殷勤著向邊城里,莫遣寒風吹腠理。江南江北一水間,古人萬里戌玉關”,表達了妻子對丈夫安全歸來的期盼。她將心意寄托在郵遞的衣物上,希望寒風不要吹散她的心思。最后兩句則描述了邊城和玉關,象征著千里邊疆戰事,也暗示了丈夫的艱難歸程。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展現了妻子對丈夫的深情厚意和對他安全歸來的期盼,凸顯了家庭的溫情和牽掛,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作品。
“征夫見時認針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yī qū
寄衣曲
zhēng fū qù shí zhe zhù gé, zhēng fū wèi huí tiān yù xuě.
征夫去時著佇葛,征夫未回天雨雪。
yè ā dāo chǐ zhì hán yī, ér xiǎo què qiàn rén fēng tí.
夜呵刀尺制寒衣,兒小卻倩人封題。
shàng yǒu lèi hén bù jiào xǐ, zhēng fū jiàn shí rèn zhēn zhǐ.
上有淚痕不教洗,征夫見時認針指。
yīn qín zhe xiàng biān chéng lǐ, mò qiǎn hán fēng chuī còu lǐ.
殷勤著向邊城里,莫遣寒風吹腠理。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yī shuǐ jiān, gǔ rén wàn lǐ xū yù guān.
江南江北一水間,古人萬里戌玉關。
“征夫見時認針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