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秋鳴相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千秋鳴相酬”全詩
未免為二蠱笑,誰能作雙鳥囚。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釋老六言十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釋老六言十首》是劉克莊的一首詩詞,創作于宋代。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萬里摶而上,
三千秋鳴相酬。
未免為二蠱笑,
誰能作雙鳥囚。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對自然界變化的思考,提出了一種哲學觀點。詩人以九萬里的高山和三千年的歷史作為象征,探討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他認為,面對人生中的困境和不幸,我們不能像笑話蟲蠱一樣輕視自己,而是應該以一種自由自在的態度面對困境。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典型的六言絕句的形式,字句簡練而有力。詩人通過抽象的意象和象征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九萬里摶而上",以高山的高度來象征人生的起伏和躍升,表達了對人生上升和追求的渴望。
接著的"三千秋鳴相酬",將時間的長河與鳥鳴相對應,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積淀。這句暗示了人生的短暫與歷史的長久,表達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時間的思考。
第三句"未免為二蠱笑",以蟲蠱的微小和可笑來比喻人生中的困境和不幸,暗示了困境并不足以讓人自嘲和放棄。
最后一句"誰能作雙鳥囚",表達了對自由和追求的向往。通過將鳥囚與自由的雙鳥對立,詩人表達了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呼吁人們追求自由和解放。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自由追求的渴望。同時,通過象征和隱喻的運用,使詩詞具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使讀者在品味中得到啟發和思考。
“三千秋鳴相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lǎo liù yán shí shǒu
釋老六言十首
jiǔ wàn lǐ tuán ér shàng, sān qiān qiū míng xiāng chóu.
九萬里摶而上,三千秋鳴相酬。
wèi miǎn wèi èr gǔ xiào, shuí néng zuò shuāng niǎo qiú.
未免為二蠱笑,誰能作雙鳥囚。
“三千秋鳴相酬”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