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義支離折衷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新義支離折衷難”全詩
孔墨達觀無異道,觸蠻角立有爭端。
壁中科斗經傳寫,甕里醯雞味筆殘。
老子暮年親勘破,束書閣上不須看。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雜興十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興十首》是一首宋代劉克莊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書蹖駁承訛久,
新義支離折衷難。
孔墨達觀無異道,
觸蠻角立有爭端。
壁中科斗經傳寫,
甕里醯雞味筆殘。
老子暮年親勘破,
束書閣上不須看。
中文譯文:
古書蹖駁承誤久,
新義支離折衷難。
孔墨達觀無異道,
觸蠻角立有爭端。
壁中科斗經傳寫,
甕里醯雞味筆殘。
老子暮年親勘破,
束書閣上不須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和學術觀點的反思。劉克莊指出古書的內容經過多次傳承和錯誤解讀,變得雜亂無章。新的理論意見也難以統一和整合。孔子和墨子的學說雖然各有卓見,但并沒有完全達到和諧的共識,而是存在爭議和分歧。
詩中提到科斗經和甕里醯雞,這是指古代的典籍和文獻。科斗經是指刻在墻壁上的經書,而甕里醯雞則代表保存了很久的古籍,但由于時間的流逝和保存條件的惡劣,書籍已經殘損不全。這暗示了古籍的破舊和失傳的現象。
最后兩句表達了劉克莊對書籍的態度。他說老子晚年親自考證了書中的錯誤,因此他認為束書在閣上已經不需要再去閱讀。這可以理解為他對傳統學問的懷疑和對個人經驗和獨立思考的重視。他認為書籍中的觀點并非無可置疑的真理,而是需要通過個人思考和實踐來驗證。
整首詩詞以獨特的視角反映了劉克莊對傳統文化和書籍的看法。他強調了對傳統觀點的審慎和批判精神,鼓勵人們獨立思考和尋求真理。這首詩也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和對個人創造力的追求。
“新義支離折衷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xìng shí shǒu
雜興十首
gǔ shū chōng bó chéng é jiǔ, xīn yì zhī lí shé zhōng nán.
古書蹖駁承訛久,新義支離折衷難。
kǒng mò dá guān wú yì dào, chù mán jiǎo lì yǒu zhēng duān.
孔墨達觀無異道,觸蠻角立有爭端。
bì zhōng kē dǒu jīng zhuàn xiě, wèng lǐ xī jī wèi bǐ cán.
壁中科斗經傳寫,甕里醯雞味筆殘。
lǎo zi mù nián qīn kān pò, shù shū gé shàng bù xū kàn.
老子暮年親勘破,束書閣上不須看。
“新義支離折衷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