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無嬰者寧非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鱗無嬰者寧非諂”全詩
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門。
鱗無嬰者寧非諂,膳有鬈如不必言。
膜外浮榮均臭腐,本來面目要常存。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送洪侍御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洪侍御二首》是劉克莊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幾回南向望蒲輪,
聞引而西忽改轅。
小毖上求助初政,
大招公起入修門。
鱗無嬰者寧非諂,
膳有鬈如不必言。
膜外浮榮均臭腐,
本來面目要常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洪侍御離開的情景。洪侍御是一位官員,詩人劉克莊以送別的方式表達了對洪侍御的敬意和祝福。詩中通過一系列意象和比喻,探討了人生中虛偽和真實的對比,以及面對挫折和變遷時的堅守本真的品質。
賞析:
首句"幾回南向望蒲輪"描繪了洪侍御多次南下的情景,表達了洪侍御擔任重要職務的辛勤努力。"聞引而西忽改轅"意味著洪侍御在行進的過程中遇到了變故,不得不改變方向,這可能是指他在政治上遇到了挫折或變化。
接下來的兩句"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門"表達了洪侍御對政治事務的參與和他受到的重用。這里的"小毖"和"大招公"可能是指洪侍御的官職或尊稱。"入修門"意味著他進入政府門戶,參與政治的修養和學習。
下一句"鱗無嬰者寧非諂"意味著洪侍御在政治中堅持廉潔正直,不諂媚奉承。"鱗無嬰者"指的是沒有任何瑕疵的魚鱗,這里用來比喻洪侍御的廉潔品質。
"膳有鬈如不必言"這句詩意味著洪侍御的飲食簡樸,不需要多言贊美。"鬈"是指膳食中的頭發,用來比喻洪侍御的飲食樸素,不追求奢華。
最后兩句"膜外浮榮均臭腐,本來面目要常存"表達了詩人對虛偽和浮華的批判。"膜外浮榮"指的是外表上的虛假榮耀,"臭腐"意味著其本質的墮落。而"本來面目要常存"則強調了真實和純粹的品質應該始終保持。
整首詩詞通過對洪侍御離去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他的敬佩和祝福,同時也探討了人生中真實與虛偽的對比,并呼吁人們堅守本真,不受外界浮華的誘惑。
“鱗無嬰者寧非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óng shì yù èr shǒu
送洪侍御二首
jǐ huí nán xiàng wàng pú lún, wén yǐn ér xī hū gǎi yuán.
幾回南向望蒲輪,聞引而西忽改轅。
xiǎo bì shàng qiú zhù chū zhèng, dà zhāo gōng qǐ rù xiū mén.
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門。
lín wú yīng zhě níng fēi chǎn, shàn yǒu quán rú bù bì yán.
鱗無嬰者寧非諂,膳有鬈如不必言。
mó wài fú róng jūn chòu fǔ, běn lái miàn mù yào cháng cún.
膜外浮榮均臭腐,本來面目要常存。
“鱗無嬰者寧非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