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燖似虱群藏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烘燖似虱群藏絮”全詩
蠅本至微求附驥,貙猶可畏況生羆。
烘燖似虱群藏絮,纏縛如蠶自吐絲。
玉汝于成賴渠輩,何須挾策遠從師。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八和》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和》是一首宋代劉克莊的詩詞,詩意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黠兒(指智慧)的追尋和對自身才能的自信。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黠兒陰挾彈丸隨,發巧懸知中必奇。
蠅本至微求附驥,貙猶可畏況生羆。
烘燖似虱群藏絮,纏縛如蠶自吐絲。
玉汝于成賴渠輩,何須挾策遠從師。
譯文:
聰明的孩子暗中攜帶彈丸前行,獨具巧思使人意外而驚嘆。
蠅雖微小卻追求接近良馬,貙(音chu)虎更令人可畏何況是生來的猛獸。
烘燖像跳蚤聚集在棉絮中,纏繞如同蠶自己吐絲。
你的才華猶如未經雕琢的玉石,靠的是自身的努力,無需遠赴名師。
詩意:
這首詩以對黠兒(智慧)的稱頌,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才能的贊美和自信。作者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現了智慧的力量和獨特之處。他認為智慧就像攜帶著彈丸前行的黠兒,既隱藏又卓越,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作者將黠兒與蠅、貙虎等相比,強調智慧的價值和危險性。他認為智慧雖然微小,但能追求卓越,比喻為蠅追求接近良馬,而貙虎更令人可畏。此外,作者還通過烘燖和蠶的比喻,描繪了智慧的聚集和不斷成長的過程。最后,作者強調個人的努力和才華的重要性,認為自身的成就不必依賴于遠行求師。
賞析:
《八和》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作者對智慧和才能的獨特見解。通過描繪黠兒的形象和運用比喻,詩人將智慧與微小但追求卓越的事物相聯系,形成了一種強烈的視覺和感官沖擊。同時,通過烘燖和蠶的比喻,詩人生動地描繪了智慧的成長和拓展的過程。最后,詩人以強調個人才華和努力的方式結尾,表達了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對傳統教育的反思。整首詩意味深長,既贊美了智慧的力量,又表達了對獨立思考和個人發展的主張,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啟示作用。
“烘燖似虱群藏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hé
八和
xiá ér yīn xié dàn wán suí, fā qiǎo xuán zhī zhōng bì qí.
黠兒陰挾彈丸隨,發巧懸知中必奇。
yíng běn zhì wēi qiú fù jì, chū yóu kě wèi kuàng shēng pí.
蠅本至微求附驥,貙猶可畏況生羆。
hōng xún shì shī qún cáng xù, chán fù rú cán zì tǔ sī.
烘燖似虱群藏絮,纏縛如蠶自吐絲。
yù rǔ yú chéng lài qú bèi, hé xū xié cè yuǎn cóng shī.
玉汝于成賴渠輩,何須挾策遠從師。
“烘燖似虱群藏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