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憂不禁畝忠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隱憂不禁畝忠何”全詩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賢感慨多。
老覺鬢絲難掩覆,窮惟心鐵未消磨。
早知擲卻毛錐子,有警猶為國荷戈。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次王玠投贈韻三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次王玠投贈韻三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次王玠投贈韻三首
在野宜賡擊壤歌,
隱憂不禁畝忠何。
殷生宰相安知否,
逸少群賢感慨多。
老覺鬢絲難掩覆,
窮惟心鐵未消磨。
早知擲卻毛錐子,
有警猶為國荷戈。
詩詞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劉克莊的憂國憂民之情懷。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次王玠之名,作為贈詩的對象,來表達作者的政治觀念和憂國憂民的心情。首句“在野宜賡擊壤歌”,表達了作者身處在野,應當鼓勵自己奮發有為,為國家的事業而努力。其中,“擊壤歌”是指擊打土地,象征著努力耕耘、開拓國家疆土的意義。
接著,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現狀的憂慮和不滿。“隱憂不禁畝忠何”,這句話意味著作者對國家的隱憂感到無法抑制,對國家的忠誠和奉獻之心何以釋放。作者認為自己身在野外,無法直接參與國家政務,對國家的忠告和建言無法傳達。
第三、四句表達了對當時朝政的失望和對群賢的向往。“殷生宰相安知否”,指的是宰相殷商,問他是否知道國家的困境和民生之憂。“逸少群賢感慨多”,表明作者渴望有志之士能夠秉持忠誠和智慧,為國家的未來貢獻力量。
接下來的兩句“老覺鬢絲難掩覆,窮惟心鐵未消磨”表達了作者年事已高,但對國家的關切和責任感并未減退。他的鬢發已經被白發覆蓋,但心中的憂慮和為國盡忠的決心依然堅定。
最后兩句“早知擲卻毛錐子,有警猶為國荷戈”,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過去的行為的反思。他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行動和言論可能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因此表達了“早知道就拋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便只是提醒,也能為國家扛起責任”。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政治現狀的擔憂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國家盡一份力量,同時也希望國家能有賢才能夠振興國家、解決民生之憂。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揭示了作者的忠誠和對國家的關切,表達了他作為一個士人的責任和使命。
“隱憂不禁畝忠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wáng jiè tóu zèng yùn sān shǒu
次王玠投贈韻三首
zài yě yí gēng jī rǎng gē, yǐn yōu bù jīn mǔ zhōng hé.
在野宜賡擊壤歌,隱憂不禁畝忠何。
yīn shēng zǎi xiàng ān zhī fǒu, yì shǎo qún xián gǎn kǎi duō.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賢感慨多。
lǎo jué bìn sī nán yǎn fù, qióng wéi xīn tiě wèi xiāo mó.
老覺鬢絲難掩覆,窮惟心鐵未消磨。
zǎo zhī zhì què máo zhuī zǐ, yǒu jǐng yóu wèi guó hé gē.
早知擲卻毛錐子,有警猶為國荷戈。
“隱憂不禁畝忠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