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自言芝產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丞相自言芝產第”全詩
兵來尚恐妨恭謝,事去徒知悔夾攻。
丞相自言芝產第,太師頻奏鶴翔空。
如何直到宣和季,始憶元城與了翁。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讀崇寧后長編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崇寧后長編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陳跡分明斷簡中,
才看卷首可占終。
兵來尚恐妨恭謝,
事去徒知悔夾攻。
丞相自言芝產第,
太師頻奏鶴翔空。
如何直到宣和季,
始憶元城與了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歷史文獻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讀《崇寧后長編》,一本關于歷史事件的編年體著作,他發現其中的歷史蛛絲馬跡清晰可辨,卻只能通過一頁頁翻閱才能探知整個故事的結局。詩人在詩中抒發了對歷史變遷中的遺憾和痛惜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讀《崇寧后長編》的情景。第一句“陳跡分明斷簡中”,表明歷史的痕跡在斷裂的史書篇章中清晰可見,但只是零散的片段,無法完整理解歷史的全貌。第二句“才看卷首可占終”,意味著只能通過閱讀書籍的開頭來推測結局,但真相只能在閱讀之后才能得知。
接下來的兩句“兵來尚恐妨恭謝,事去徒知悔夾攻”,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中的悲涼和無奈。歷史的動蕩和變遷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干擾和破壞,但這種干擾和破壞只有在事情發生后才會被人們所悔恨。
接下來的兩句“丞相自言芝產第,太師頻奏鶴翔空”,暗示了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丞相和太師都是指官員的官職,前者指的是丞相對自己的評價,后者指的是太師頻繁上奏的事情。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稱贊和景仰。
最后兩句“如何直到宣和季,始憶元城與了翁”,詩詞以反問的形式呈現。作者反問自己,為什么直到宣和年間(宋徽宗的年號),才想起元城和了翁(可能是歷史中的人物或地名),暗示了作者對自己的疏忽和對歷史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詞句和抒發對歷史的思考和感慨,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痛惜和無奈之情。同時也反映了歷史對個人生活和社會命運的影響,并引起讀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反思。
“丞相自言芝產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chóng níng hòu cháng biān èr shǒu
讀崇寧后長編二首
chén jī fēn míng duàn jiǎn zhōng, cái kàn juàn shǒu kě zhàn zhōng.
陳跡分明斷簡中,才看卷首可占終。
bīng lái shàng kǒng fáng gōng xiè, shì qù tú zhī huǐ jiā gōng.
兵來尚恐妨恭謝,事去徒知悔夾攻。
chéng xiàng zì yán zhī chǎn dì, tài shī pín zòu hè xiáng kōng.
丞相自言芝產第,太師頻奏鶴翔空。
rú hé zhí dào xuān hé jì, shǐ yì yuán chéng yǔ le wēng.
如何直到宣和季,始憶元城與了翁。
“丞相自言芝產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