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自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行自南”全詩
)
我行自東,山海其空,旅棘有叢;我行自西,壘與云齊,雨雪凄凄;我行自南,烈火滿林,日中無禽,霧雨淫淫;
我行自北,燭龍寡色,何枉不直。
我憂京京,何道不行兮?
分類:
作者簡介(顧況)

顧況(約727—約815)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顧況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是唐代詩人顧況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四個方向的行走為線索,描繪了一幅世界的景象,同時抒發了詩人對社會現狀的憂慮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行自東,不遑居也。
我行自東,山海空闊,旅途中有荊棘叢生;
我行自西,城壘與云齊平,雨雪蕭瑟;
我行自南,烈火燃燒滿林,日中無鳥鳴,霧雨陰沉;
我行自北,燭龍色彩稀少,何曲折不直。
我憂心忡忡,京都之路何處可行?
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不同方向的行走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狀的憂慮和思考。詩中的東、西、南、北象征著不同的景象和境況,同時也代表著不同的時代和地域。詩人通過這種手法,展示了一個充滿困難和挑戰的世界,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擔憂。
詩詞的賞析方面,詩人運用了景物描寫的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現狀的看法。詩中的山海、旅途、城壘、雨雪、烈火、日中無禽、霧雨、燭龍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充滿艱難和困擾的世界。詩人通過這些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的憂慮和對現實的不滿。整首詩以問句結尾,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疑問和對未來的迷茫。這種疑問和迷茫,也是許多人在面對社會問題和困境時的心情。
“我行自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gǔ zhī shén bǔ wáng xùn chuán shí sān zhāng wǒ xíng zì dōng yī zhāng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
wǒ xíng zì dōng, bù huáng jū yě.
(我行自東,不遑居也。
)
wǒ xíng zì dōng, shān hǎi qí kōng, lǚ jí yǒu cóng wǒ xíng zì xī, lěi yǔ yún qí,
我行自東,山海其空,旅棘有叢;我行自西,壘與云齊,
yǔ xuě qī qī wǒ xíng zì nán, liè huǒ mǎn lín, rì zhōng wú qín, wù yǔ yín yín
雨雪凄凄;我行自南,烈火滿林,日中無禽,霧雨淫淫;
wǒ xíng zì běi, zhú lóng guǎ sè, hé wǎng bù zhí.
我行自北,燭龍寡色,何枉不直。
wǒ yōu jīng jīng, hé dào bù xíng xī?
我憂京京,何道不行兮?
“我行自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