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巖之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荒巖之人”全詩
荒巖之間,有以纊蒙其身。
腰藤造險,及有群蜂肆毒,哀呼不應,則上舍藤而下沈壑。
)
采采者蠟,于泉谷兮。
煌煌中堂,烈華燭兮。
新歌善舞,弦柱促兮;荒巖之人,自取其毒兮。
作者簡介(顧況)

顧況(約727—約815)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采蠟一章》顧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采蠟者在泉水旁邊,潔白明亮的中堂,燃燒著火紅的蠟燭。有新的歌曲和優美的舞蹈,琴弦弓柱節奏緊促;荒巖中的人,自行承擔毒蠟的危險。
詩意: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在荒涼的巖壁間采集蠟燭的人的故事。他在泉水旁邊的中堂上點燃了蠟燭,享受著新的歌曲和舞蹈。盡管身處險境,但他選擇自己去冒險,卻不向外求助。
賞析:這首詩以采蠟者的故事表達了一種奮發向前、勇于冒險的精神態度。作者通過描繪采蠟者在荒涼的荒巖中,點燃蠟燭并享受舞蹈和音樂的畫面,表達了對積極向上和勇敢擔當的贊美。詩中音樂與舞蹈的描繪,給人帶來一種明快活潑而又奮進的感覺。整首詩充滿活力和情感,通過描繪荒巖中的采蠟者,向人們傳遞了鼓勵和激勵的力量。
“荒巖之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gǔ zhī shén bǔ wáng xùn chuán shí sān zhāng cǎi là yī zhāng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采蠟一章
cǎi là, yuàn shē yě.
(采蠟,怨奢也。
huāng yán zhī jiān, yǒu yǐ kuàng méng qí shēn.
荒巖之間,有以纊蒙其身。
yāo téng zào xiǎn,
腰藤造險,
jí yǒu qún fēng sì dú, āi hū bù yīng, zé shàng shě téng ér xià shěn hè.
及有群蜂肆毒,哀呼不應,則上舍藤而下沈壑。
)
cǎi cǎi zhě là, yú quán gǔ xī.
采采者蠟,于泉谷兮。
huáng huáng zhōng táng, liè huá zhú xī.
煌煌中堂,烈華燭兮。
xīn gē shàn wǔ, xián zhù cù xī huāng yán zhī rén, zì qǔ qí dú xī.
新歌善舞,弦柱促兮;荒巖之人,自取其毒兮。
“荒巖之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