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吾合豎降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論文吾合豎降旗”全詩
久棲衡泌寧非樂,不倚門墻未易麾。
析理自應重講席,論文吾合豎降旗。
撫弦欲奏成三嘆,何處而今有子期。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比似莆杭傾蓋時,
更崇古雅黜新奇。
久棲衡泌寧非樂,
不倚門墻未易麾。
析理自應重講席,
論文吾合豎降旗。
撫弦欲奏成三嘆,
何處而今有子期。
詩意:
這首詩是劉克莊送別湯伯紀的兩首詩之一,表達了對時興之風的反思和對傳統之美的推崇。作者認為現在的時代偏好追求新奇和獨特,而不再關注古老而雅致的事物。他感嘆在這種時代里,長期從事學術研究或修身養性的人并不容易獲得快樂,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作者強調自己始終堅持重視學術講座和文論,將自己的觀點豎立起來,象征著豎降旗幟,表達了他對傳統學問的堅守。最后,他彈奏琴弦,意欲發出三次嘆息,表示對那些與他有相同理念的人的思念之情。然而,他在當下的時代中,找不到與他志同道合的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時代潮流的反思和對傳統之美的贊美。作者借用了"莆杭"的典故,指代古代的甌江和錢塘江,它們曾經是繁盛的城市,但現在已經沒落。這里用來暗示時興之物的短暫和不長久的特點,與古代的雅致相比較。作者用"古雅黜新奇"來形容時代的偏好,表達了他對追求獨特和新穎的趨勢的不認同。他認為長期從事學術和修身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中并不容易獲得滿足和快樂,因為他們所追求的價值觀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作者強調自己堅持重視學術研究和文論的態度,表達了他對傳統學問的珍視和堅守。最后,他撫弦欲奏,發出三次嘆息,表達了對志同道合之人的思念之情,但他卻感嘆在當下的時代中,很難找到與他志同道合的人。
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代潮流的不滿和對傳統之美的推崇。通過對比時興和傳統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傳統價值的堅守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展現了劉克莊作為宋代文人的獨特風格和對傳統文化的關注。
“論文吾合豎降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tāng bó jì sòng bié èr shǒu
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
bǐ shì pú háng qīng gài shí, gèng chóng gǔ yǎ chù xīn qí.
比似莆杭傾蓋時,更崇古雅黜新奇。
jiǔ qī héng mì níng fēi lè, bù yǐ mén qiáng wèi yì huī.
久棲衡泌寧非樂,不倚門墻未易麾。
xī lǐ zì yīng zhòng jiǎng xí, lùn wén wú hé shù jiàng qí.
析理自應重講席,論文吾合豎降旗。
fǔ xián yù zòu chéng sān tàn, hé chǔ ér jīn yǒu zǐ qī.
撫弦欲奏成三嘆,何處而今有子期。
“論文吾合豎降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