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千行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暮千行血”全詩
聲逐斷猿悲,跡隨飛鳥滅。
老夫已七十,不作多時別。
分類: 贈別
作者簡介(顧況)

顧況(約727—約815)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傷子》顧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傷子》是唐代詩人顧況的作品,描寫了一個年老的父親為自己已故的兒子而悲傷的情景。
詩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寫道,他是一位年老的父親,為自己的愛子而哭泣。他的淚水如同血一般,每一行淚水都是他內心深處的痛苦的抒發。他的聲音伴隨著斷續的猿鳴而哀怨悲傷,他的足跡跟隨著飛鳥的遷徙而消失。
作者表達了他對兒子的深深思念和無盡的悲傷。他已經七十高齡,意味著他與兒子分別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詩中的情感充滿了悲涼和無奈,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痛苦。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老夫哭愛子,
淚如血千行。
聲隨斷猿悲,
跡隨飛鳥滅。
老夫已七十,
不久多時別。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兒子的思念和悲傷之情。作者通過比喻和意象的運用,將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雖然詩詞篇幅不長,但情感卻深沉而持久,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它展現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痛苦。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悲傷和思念,讓讀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詩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和表現力,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總之,《傷子》是一首感人而深刻的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揭示了作者對兒子的深深思念和無盡悲傷,同時也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痛苦。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使讀者在感受到悲傷和無奈的同時,也能對生命的珍貴和短暫有所思考。
“日暮千行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g zi
傷子
lǎo fū kū ài zǐ, rì mù qiān xíng xuè.
老夫哭愛子,日暮千行血。
shēng zhú duàn yuán bēi, jī suí fēi niǎo miè.
聲逐斷猿悲,跡隨飛鳥滅。
lǎo fū yǐ qī shí, bù zuò duō shí bié.
老夫已七十,不作多時別。
“日暮千行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