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濡乏才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染濡乏才藻”全詩
祖禹忠于宋,云周監有商。
雖然張萬目,終未立三綱。
貞觀初勤恤,開元未怠荒。
錄忘曲江獻,鏡惜鄭公亡。
節鎮私齋鉞,兵權假貴珰。
甫聞平夏蜀,尋又失河湟。
歷歷前朝事,惓惓治世防。
幾年藏秘府,一日進華光。
主圣勤稽古,臣愚值徹章。
重瞳悉該貫,吶舌愧精詳。
前接夔龍武,后陪鹓鷺行。
舜歌奎宿燦,鎬宴木天涼。
鳳夸分新焙,魚須出尚方。
玉驄五花白,寶帶萬釘黃。
內醞沾宣勸,朝衣惹御香。
染濡乏才藻,賡載仰明良。
拔擢由民伍,推遷侍帝旁。
榮猶戀旃廈,憊不任簪裳。
尚念申公老,非如賀監狂。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進讀唐鑒徹章謝恩唐律一首二十韻》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范祖禹忠于宋朝,云周監有商。
但是張眼睛,始終沒有建立三綱。
貞觀初年關心,開元沒有荒廢懈怠。
錄忘記曲江獻,鏡子可惜鄭國公去世。
節鎮私人書房鐵,兵權給貴擋。
剛聽說平夏蜀,不久又失去了河湟。
一一前朝舊事,念念不忘社會防范。
幾年秘府收藏,一天進華光。
主圣勤考古,我遇到困章。
重瞳都該穿,吶舌頭感到精詳。
前接夔龍武,后來陪鹓鷺走。
舜歌奎宿燦爛,鎬京宴木天涼。
鳳夸分新焙,魚要在尚方。
玉驄五花白,黃萬釘寶帶。
內醞沾宣勸,朝穿惹御香。
染濡缺乏才華,酬載上明良。
提拔由民,推升為侍皇帝旁邊。
榮還留戀旃大廈,疲憊不勝任簪裳。
還念申公老,不是像賀監狂。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染濡乏才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 dú táng jiàn chè zhāng xiè ēn táng lǜ yī shǒu èr shí yùn
進讀唐鑒徹章謝恩唐律一首二十韻
xūn huá jiē yǐ yuǎn, zuì jìn mò rú táng.
勛華嗟已遠,最近莫如唐。
zǔ yǔ zhōng yú sòng, yún zhōu jiān yǒu shāng.
祖禹忠于宋,云周監有商。
suī rán zhāng wàn mù, zhōng wèi lì sān gāng.
雖然張萬目,終未立三綱。
zhēn guān chū qín xù, kāi yuán wèi dài huāng.
貞觀初勤恤,開元未怠荒。
lù wàng qǔ jiāng xiàn, jìng xī zhèng gōng wáng.
錄忘曲江獻,鏡惜鄭公亡。
jié zhèn sī zhāi yuè, bīng quán jiǎ guì dāng.
節鎮私齋鉞,兵權假貴珰。
fǔ wén píng xià shǔ, xún yòu shī hé huáng.
甫聞平夏蜀,尋又失河湟。
lì lì qián cháo shì, quán quán zhì shì fáng.
歷歷前朝事,惓惓治世防。
jǐ nián cáng mì fǔ, yī rì jìn huá guāng.
幾年藏秘府,一日進華光。
zhǔ shèng qín jī gǔ, chén yú zhí chè zhāng.
主圣勤稽古,臣愚值徹章。
zhòng tóng xī gāi guàn, nà shé kuì jīng xiáng.
重瞳悉該貫,吶舌愧精詳。
qián jiē kuí lóng wǔ, hòu péi yuān lù xíng.
前接夔龍武,后陪鹓鷺行。
shùn gē kuí sù càn, gǎo yàn mù tiān liáng.
舜歌奎宿燦,鎬宴木天涼。
fèng kuā fēn xīn bèi, yú xū chū shàng fāng.
鳳夸分新焙,魚須出尚方。
yù cōng wǔ huā bái, bǎo dài wàn dīng huáng.
玉驄五花白,寶帶萬釘黃。
nèi yùn zhān xuān quàn, cháo yī rě yù xiāng.
內醞沾宣勸,朝衣惹御香。
rǎn rú fá cái zǎo, gēng zài yǎng míng liáng.
染濡乏才藻,賡載仰明良。
bá zhuó yóu mín wǔ, tuī qiān shì dì páng.
拔擢由民伍,推遷侍帝旁。
róng yóu liàn zhān shà, bèi bù rèn zān shang.
榮猶戀旃廈,憊不任簪裳。
shàng niàn shēn gōng lǎo, fēi rú hè jiān kuáng.
尚念申公老,非如賀監狂。
“染濡乏才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