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歷在莓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歷歷在莓苔”全詩
大顛留偈去,小謝袖詩來。
襆被嫌三宿,挑燈讀百回。
惟應雙屐齒,歷歷在莓苔。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答建士謝旿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建士謝旿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偶爾有幽人來訪,柴門才剛打開。
大顛離開時留下偈,小謝送來詩折。
有人嫌棄被子,連續三個晚上不住宿。
挑燈讀過一百遍,只有雙屐的腳印清晰地留在莓苔上。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與建士謝旿之間的詩文交流。詩人說,偶爾有一位幽靜的人前來拜訪他,他剛剛打開柴門迎接客人。離別時,這位名叫大顛的人留下了一首偈,而名叫小謝的人則送來了一首詩。詩人提到,有人嫌棄自己的被子,連續三晚都不在他這過夜。然而他在夜晚點亮燈火,反復閱讀這兩首詩文,只有來訪者雙屐的腳印清晰地印在莓苔上。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與來訪者之間的交流和交換詩文的情景,凸顯了詩人對詩文的珍視和閱讀的執著。詩人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柴門的開啟和關閉,以及詩人夜晚點亮燈火閱讀詩文的場景,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幽雅的氛圍。
詩中提到的大顛和小謝可能是當時與劉克莊有詩文交流的朋友,他們通過留下偈和送來詩的方式進行創作的分享。詩人在詩中提到被子被人嫌棄不住宿,可能是指來訪者對他的環境不滿意,選擇在其他地方過夜。
詩人挑燈夜讀的場景,體現了他對詩文的熱愛和專注。他反復閱讀這兩首詩文,使得來訪者雙屐的腳印清晰可見,這種細膩入微的描寫,也可理解為詩人對來訪者的關注和留戀。
整首詩詞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拜訪與交流的情景,展現了詩人對詩文的熱情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友誼和思考的思索。通過這種細膩的描寫方式,詩人給讀者留下了一種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歷歷在莓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jiàn shì xiè wǔ èr shǒu
答建士謝旿二首
ǒu yǒu yōu rén fǎng, zhài mén shǐ yī kāi.
偶有幽人訪,柴門始一開。
dà diān liú jì qù, xiǎo xiè xiù shī lái.
大顛留偈去,小謝袖詩來。
fú bèi xián sān sù, tiǎo dēng dú bǎi huí.
襆被嫌三宿,挑燈讀百回。
wéi yīng shuāng jī chǐ, lì lì zài méi tái.
惟應雙屐齒,歷歷在莓苔。
“歷歷在莓苔”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