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李無誰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苦李無誰采”全詩
依然窶人子,不似貴公孫。
苦李無誰采,甘棠在處存。
遙知宦游地,巷哭更招魂。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代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南渡鈞樞后,
宣和節義門。
依然窶人子,
不似貴公孫。
苦李無誰采,
甘棠在處存。
遙知宦游地,
巷哭更招魂。
中文譯文:
挽辭建昌詹使君(題名)
第一首:
自南渡鈞樞之后,
在宣和節義的門下。
盡管仍是貧窮之人,
并不像富貴的公孫。
苦李花無人采摘,
美麗的甘棠卻依然存在。
遙遠地了解到仕途之地,
街巷中的哭聲更加招引亡魂。
第二首:
南渡鈞樞之后,
在宣和節義的門下。
依然是貧困的子弟,
與富貴的公孫不同。
苦李花無人采摘,
美麗的甘棠依然生長。
遙遠地了解到宦游之地,
巷子里的哭聲更加招引亡魂。
詩意和賞析:
這是劉克莊寫的一首挽辭詩,用來懷念建昌詹使君。詩中描繪了南渡鈞樞(指北宋時期欽宗)之后的時代,以及作者對時代變遷和社會不公的反思。
首先,詩中提到了宣和節義門,宣和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官職,節義門則指的是宣和節義使的門下。這里可以看出,詹使君曾在官場中擔任重要職務,但他的遭遇并不如貴族公孫般幸福富貴。
其次,詩中提到了苦李和甘棠兩種花。苦李花被忽視而無人采摘,而甘棠則在某個地方依然存活。這可以理解為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揭示。苦李花象征著貧苦人民,他們的努力和價值被忽視;而甘棠則代表著美好而富裕的生活,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這反映了社會的不平等和貧富分化。
最后,詩中提到了宦游之地和巷子里的哭聲。宦游指的是官員在地方任職,離開家鄉的情況,而巷子里的哭聲則暗示著人們的痛苦和無奈。這里作者表達了對官場腐敗和社會不公的批評,認為在宦游之地,人們的苦難不斷,社會的傷痛愈發顯現。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建昌詹使君的挽詞,揭示了北宋時期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作者以質樸的詞句,表達了對貧困人民的關懷和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展示了他對時代變遷的深刻觸動和對社會不公的憤慨。
“苦李無誰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jiàn chāng zhān shǐ jūn èr shǒu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nán dù jūn shū hòu, xuān hé jié yì mén.
南渡鈞樞后,宣和節義門。
yī rán jù rén zǐ, bù shì guì gōng sūn.
依然窶人子,不似貴公孫。
kǔ lǐ wú shuí cǎi, gān táng zài chù cún.
苦李無誰采,甘棠在處存。
yáo zhī huàn yóu dì, xiàng kū gèng zhāo hún.
遙知宦游地,巷哭更招魂。
“苦李無誰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