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訝書題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恰訝書題少”全詩
死方拋筆研,貧不涴珠琛。
劫火難隳節,浮云肯動心。
悲哉廣陵散,舊譜有誰尋。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挽趙漕簡叔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趙漕簡叔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恰訝書題少,俄驚訃問臨。
死方拋筆研,貧不涴珠琛。
劫火難隳節,浮云肯動心。
悲哉廣陵散,舊譜有誰尋。
詩意:
這首詩詞是為了挽悼劉克莊的友人趙漕簡叔而寫的。詩人驚訝于趙漕簡叔生前所著書籍的少許,然后突然接到了他的喪訊。詩人表達了對趙漕簡叔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處境和人生的無常。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友人趙漕簡叔的哀悼之情。首兩句“恰訝書題少,俄驚訃問臨。”表達了詩人對趙漕簡叔生前著書不多的驚訝,然后突然聽到他去世的消息,令人感到震驚和悲痛。
接下來的兩句“死方拋筆研,貧不涴珠琛。”表達了趙漕簡叔在世時專注于學問,但卻因為貧窮而未能擁有珍貴的文房四寶。這里的“死方”指的是趙漕簡叔去世,他拋下了他的書寫工具和研墨石。作者通過這兩句詩表達了對趙漕簡叔的欽佩和遺憾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劫火難隳節,浮云肯動心。”表達了作者對趙漕簡叔在逆境中堅守自己的原則和追求學問的精神的贊美。詩中的“劫火”指的是磨礪和考驗,而“浮云”則代表著世間的變幻和無常。作者通過這兩句詩表達了對趙漕簡叔堅持不變的人格和學術追求的敬佩之情。
最后兩句“悲哉廣陵散,舊譜有誰尋。”則表達了對廣陵散這種古老音樂的悲傷和思念。廣陵散是宋代著名的琴曲,但在詩中作者卻感嘆舊譜已經失傳,無人能夠再演奏。這里的廣陵散也可以被視為對友人趙漕簡叔的比喻,即他已經離世,再也無法找到并繼續他的學問和才華。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友人趙漕簡叔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恰訝書題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zhào cáo jiǎn shū èr shǒu
挽趙漕簡叔二首
qià yà shū tí shǎo, é jīng fù wèn lín.
恰訝書題少,俄驚訃問臨。
sǐ fāng pāo bǐ yán, pín bù wò zhū chēn.
死方拋筆研,貧不涴珠琛。
jié huǒ nán huī jié, fú yún kěn dòng xīn.
劫火難隳節,浮云肯動心。
bēi zāi guǎng líng sàn, jiù pǔ yǒu shuí xún.
悲哉廣陵散,舊譜有誰尋。
“恰訝書題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