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編未敢廢研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遺編未敢廢研尋”全詩
薰蕕理欲迷通義,袞斧忠邪害恕心。
篤信圣賢常事左,稍知治亂每憂深。
人生有腹當盛酒,誰遣吾儕著古今。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遺編》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遺編》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短發蕭蕭老日侵,
遺編未敢廢研尋。
薰蕕理欲迷通義,
袞斧忠邪害恕心。
篤信圣賢常事左,
稍知治亂每憂深。
人生有腹當盛酒,
誰遣吾儕著古今。
譯文:
短發凌亂,歲月的侵蝕不可避免,
保存的編撰物我不敢停止研究。
薰蕕之理欲使人迷失通達的道義,
袞衣和斧頭分別代表忠誠和邪惡的傷害與寬恕之心。
我堅信圣賢之道常常在左側,
稍有了解治亂之間常常憂慮深重。
人生若有所肆,應該暢飲美酒,
誰能阻止我們記錄過去和現在的事物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道義和人生的思考和領悟。詩中的"短發蕭蕭老日侵"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但作者并不因此而放棄對于知識的追求,他說"遺編未敢廢研尋",表示他仍然堅持研究保存下來的編撰物。
詩中的"薰蕕理欲迷通義"表達了作者對于學問的探索和迷茫。薰蕕是一種香草,這里借用它來比喻學問的廣博和深奧,作者希望能夠超越常人,追求通達的道義。
接下來的"袞斧忠邪害恕心"則表達了作者對于道德觀念的思考。袞衣代表忠誠,斧頭代表邪惡。作者認為忠誠與邪惡之間的沖突會對人們的寬恕心產生傷害,這也是對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入思考。
最后兩句"篤信圣賢常事左,稍知治亂每憂深"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治亂和人生哲學的關切。他相信圣賢之道常常在左側,暗示著他對于傳統價值觀的堅守。然而,他對于治亂的了解和洞察也使得他憂慮和擔心。
整首詩流露出作者對于知識、道德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對于傳統價值觀和社會現實的關切。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表達,詩中傳達了作者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情感,使讀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深沉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索。
“遺編未敢廢研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biān
遺編
duǎn fā xiāo xiāo lǎo rì qīn, yí biān wèi gǎn fèi yán xún.
短發蕭蕭老日侵,遺編未敢廢研尋。
xūn yóu lǐ yù mí tōng yì, gǔn fǔ zhōng xié hài shù xīn.
薰蕕理欲迷通義,袞斧忠邪害恕心。
dǔ xìn shèng xián cháng shì zuǒ, shāo zhī zhì luàn měi yōu shēn.
篤信圣賢常事左,稍知治亂每憂深。
rén shēng yǒu fù dāng shèng jiǔ, shuí qiǎn wú chái zhe gǔ jīn.
人生有腹當盛酒,誰遣吾儕著古今。
“遺編未敢廢研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