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逃堯次避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先有逃堯次避秦”全詩
漁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堯次避秦。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隱者》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隱者》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寧愿選擇在箕山采草,釣在潁濱,
寧愿寧肯放棄君王的封賞,不愿屈服于權勢。
漁郎或許并不知曉歷史的年代,
但在堯禪讓給舜之前,居住在逃離秦國的地方。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劉克莊追求自由與獨立精神的態度。他寧愿在山間采草,釣魚于江濱,過著遠離塵囂的隱居生活,而不是沉迷于世俗的權勢與利益。他不愿意成為天大的官員,接受君王的封賞,因為他自覺不能屈服于權勢的束縛。作者通過漁郎的形象,暗示了無論是什么時代,有志者都應該追求自己內心的自由和追求,而不是盲目追逐權力和地位。
賞析:
《隱者》以簡練的詞句,表達了作者追求自由、獨立和超然于世的精神。箕山和潁濱是具有濃厚山水意境的地方,代表了寧靜、自然和純粹的生活境界。通過選擇在這樣的地方采草和釣魚,作者表達了對于紛繁世事的拋棄,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放棄天大的封賞,作者表明他寧愿遠離權勢的誘惑,選擇自由的生活方式,不愿屈服于他人的控制。漁郎的形象象征著普通人,他并不知曉歷史的年代,但作者通過他的形象,強調了獨立思考和追求內心價值的重要性。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隱者的理想和態度,引發人們對于自由、獨立以及對權力的思考。
“先有逃堯次避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n zhě
隱者
níng cǎi jī shān diào yǐng bīn, fàng xūn tiān dà bù néng chén.
寧采箕山釣潁濱,放勛天大不能臣。
yú láng wèi bì zhī nián dài, xiān yǒu táo yáo cì bì qín.
漁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堯次避秦。
“先有逃堯次避秦”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