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頂謁龍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絕頂謁龍公”全詩
路盤青壁上,瀑瀉白云中。
僧說聞雷出,人疑與海通。
幾時陰晦夜,來此看拿空。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第三龍湫》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第三龍湫》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登上絕頂拜見龍王,高聳的山石構筑宮殿。盤旋的路道迂回于青壁之上,瀑布從白云中傾瀉而下。僧人說雷聲是從這里傳出的,人們懷疑這座宮殿與大海相通。每當陰晦的夜晚,我來此地只見空無一物。
詩意:
《第三龍湫》描繪了一位詩人登上絕頂,來到一座宮殿拜見龍王的情景。詩中以自然景觀和神話元素為背景,表達了對奇妙場景的贊嘆和對人與自然、人與神秘力量之間關系的思考。詩人在感嘆自然景觀的壯麗同時,也隱含對人生空虛與迷茫的思考。
賞析:
《第三龍湫》以山水景觀為背景,將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展現了壯麗的山石、盤旋的路道和傾瀉的瀑布。通過描述這些景觀,詩人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同時,詩中出現的龍王、雷聲等神話元素,增添了詩詞的神秘色彩,使整首詩具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
詩中的“人疑與海通”一句,暗示了宮殿與大海之間的聯系,給人以聯想和遐想的空間。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于自然的探索與想象,以及對于人與自然之間聯系的思考。
最后兩句“幾時陰晦夜,來此看拿空”,表達了詩人在絕頂之地的寂寞孤獨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來到這個地方,除了欣賞自然景觀,似乎并沒有找到更多的答案,空無一物的景象也映射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迷茫。
總的來說,劉克莊的《第三龍湫》通過自然景觀和神話元素的渲染,以及對人與自然、人生意義的思考,營造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氛圍,引導讀者沉思生命的意義與歸宿。
“絕頂謁龍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ì sān lóng qiū
第三龍湫
jué dǐng yè lóng gōng, sēn hán shí zuō gōng.
絕頂謁龍公,森寒石作宮。
lù pán qīng bì shàng, pù xiè bái yún zhōng.
路盤青壁上,瀑瀉白云中。
sēng shuō wén léi chū, rén yí yǔ hǎi tōng.
僧說聞雷出,人疑與海通。
jǐ shí yīn huì yè, lái cǐ kàn ná kōng.
幾時陰晦夜,來此看拿空。
“絕頂謁龍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