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眚端由書作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目眚端由書作崇”全詩
篋藏有物為呵護,巾襲令兒掌鑰扃。
目眚端由書作崇,心癡常怕畫通靈。
不如鶉結村夫子,惟寶蒙求與孝經。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書畫一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畫一首》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帝昭回獎叢藁,
太師行草跋蘭亭。
篋藏有物為呵護,
巾襲令兒掌鑰扃。
目眚端由書作崇,
心癡常怕畫通靈。
不如鶉結村夫子,
惟寶蒙求與孝經。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描寫了作者對書法和繪畫的熱愛,并表達了他對文化傳承和人文關懷的思考。詩中通過一系列的意象和隱喻,展示了作者對書畫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書畫的癡迷與追求。首句“大帝昭回獎叢藁”描繪了書法的重要地位,將書法比作帝王的褒獎。接下來的句子“太師行草跋蘭亭”則描繪了行草書法,將其比作太師的筆跡,跋涉于蘭亭之間,顯示了作者對行草書法的推崇。
接著,詩中提到“篋藏有物為呵護”,表達了作者對珍貴書畫作品的珍視和保護,將其視為寶貝一般呵護在箱籠之中。下一句“巾襲令兒掌鑰扃”中的“巾襲”指的是傳統的文人裝束,意味著作者將傳統文化傳承給自己的后代,讓他們擔任守護文化遺產的責任。
在接下來的句子中,“目眚端由書作崇,心癡常怕畫通靈”,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書法的推崇和對繪畫的向往。他認為書法能夠使人心目清明,而繪畫則能夠表達靈動之處,但作者自稱“心癡常怕畫通靈”,顯示了他對繪畫技藝的敬畏和不敢妄為的態度。
最后兩句“不如鶉結村夫子,惟寶蒙求與孝經”,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敬重和對修身養性的追求。他認為不如像村里的普通農夫一樣,專心致志地讀孝經,從中汲取道德和智慧的滋養,比追求書畫更為重要。
總的來說,劉克莊通過《書畫一首》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書畫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強調了修身養性、傳承文化的重要性。這首詩詞在藝術上具有較高的價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書畫藝術的關注和推崇。
“目眚端由書作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huà yī shǒu
書畫一首
dà dì zhāo huí jiǎng cóng gǎo, tài shī xíng cǎo bá lán tíng.
大帝昭回獎叢藁,太師行草跋蘭亭。
qiè cáng yǒu wù wèi hē hù, jīn xí lìng ér zhǎng yào jiōng.
篋藏有物為呵護,巾襲令兒掌鑰扃。
mù shěng duān yóu shū zuò chóng, xīn chī cháng pà huà tōng líng.
目眚端由書作崇,心癡常怕畫通靈。
bù rú chún jié cūn fū zǐ, wéi bǎo méng qiú yǔ xiào jīng.
不如鶉結村夫子,惟寶蒙求與孝經。
“目眚端由書作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